满族是一个热情奔放,而且骁勇善战的民族。我们通过大量的清宫剧,对他们民族的文化有了很多旁观。但是究竟正史和野史的区别有多大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仔细地观摩欣赏了满族民俗展。1.看了很多的清代剧,忍不住做个小小的对比辽宁作为满族的发源地,来这里欣赏本土文化,非常地道。民俗的内容,自然是很接地气,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有着关联。汉文、满文对照的指示牌。喂养牲口的马棚。看看农户在井里打水。手工推磨磨面粉。织染布料,这一看就是有民族特色的蓝印棉布。北方的气候寒冷,家里围坐着炕头聊天。后面正对着厨房,可以生火。还是传统的土灶。日常对小孩子的料理。孩子的摇篮吊在空中,还有存放衣物的木箱。2.日常的吃穿住行,有一些气候上、生活习性上的不同满族房屋的类型,因为早期移动性强,所以木屋居多。满族人的长衫大褂。因为清朝他们建立了朝廷,所以通过很多渠道,我们也了解了不少。围脖、香囊、荷包、扇袋之类的女士饰品。这也是女士的头饰或者搭配服装上的饰品。发簪、手镯之类的饰品。还有耳环,很多款型,看起来工艺都很精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穿戴的帽子,还有衣服。衣服还有鞋子,包括项链。边上还有一双三寸金莲。这看上去是贴身的衣物吧。男士的长袍,看起来面料很轻盈华贵。3.吃火锅、吃泡菜、烤肉,都是由来已久呀百姓们日常的生活情景,比如杀猪、吃火锅,做酱菜。因为气候的缘故,做黄豆酱,做泡菜都是应付寒冷日子的方式之一。烤肉和酿酒,这些高热量,也做好了御寒的准备。满族的菜肴也很丰盛。吃一桌东北菜也十分可口。满族的粥食、面点也是非常受人喜欢的。洞房花烛夜,是人生的一大快乐。专门准备一套服饰,包括服装、头饰,还有挂饰等。还要绣很多生活用品,日后可以使用。包括头饰、鞋垫、香囊等等,都是能展现心灵手巧的。和大多数地域一样,挑盖头也是一个传统的仪式。好来一口的烟枪们,他们的工具也五花八门。还有玉如意、鼻烟壶这些有档次的物品。铜镜、笔筒、花瓶、梳妆台,还有油灯,都是传承已久的文化习俗。掐丝珐琅和青花瓷器也屡见不鲜。满族信奉的神,木制的雕像。还能分管着人体的各个部位。满族的乐器也独树一帜。整个民族也是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军营里的团体操练,也是有文档来指引的。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个个都骁勇善战。他们用于马的器具种类众多,还有锐利的武器---弓箭。博物馆之旅接近了尾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