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之光)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年浦东新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文博宣传月”主题活动在三林老街举行。
开幕式上,新入选的4项区级非遗获颁牌,分别为:书院镇文化服务中心申报的民间文学“书院故事”;上海匠心玉文化传承中心申报的传统技艺“海派玉雕(炉瓶器皿)”;新场镇文化服务中心申报的传统技艺“绞圈房营造技艺”;合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的传统医药“顾氏中医疗法”。至此浦东各级非遗项目达到83项。
在三林老街的非遗展位上,海派玉雕(炉瓶器皿)非遗传承人张俻与他的学生现场展示了海派玉雕(炉瓶器皿)工艺。用玉石制成的茶壶质地温润,手机灯光就能透过薄胎,令人啧啧称奇。张俻介绍,海派玉雕的艺术特色就是海纳百川,容纳全国各地的玉雕技艺,并推陈出新。
对于获评新一批的区级非遗项目,张俻很高兴:“有了政府及社区各界的支持,非遗的传承之路会越来越好走。”
各类非遗项目及传统民俗活动,则在小桥流水之畔争奇斗艳。浦东绕龙灯、锣鼓书、卖盐茶等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现场叫好声不断。浦东木雕、江南传统民居木作技艺、石雕等展位上,手工艺人拿出了看家本领,让市民大饱眼福。牛肚咸菜、三林酱菜、龙潭酒酿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品味“舌尖上的非遗”。外国友人也穿上古装,参与民俗行街。
此次活动还融合了非遗保护与文物保护,推出了“行走三林”三林非遗、文物旅游线路。在专家带领下,市民行走在三林老街上,参观沿途的三林名人廊、三林民俗馆、龙狮会馆、三林绣庄等场馆,近距离感受三林古今交融的人文风貌。
本次活动在三林老街设主会场,各街镇文化中心、各项目保护单位为分会场,同步开展活动。此外,浦东首次利用“浦东文化”抖音平台全程直播主会场活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浦东记忆”小程序也已改版上线,市民能随时随地线上感受浦东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来源: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