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老家一带是古街,所以招抚岗的神话传说版本很多,诸如王莽撵刘秀,张邋遢屙扁食、张秀才宿桃花庵等故事也很多。话说相传在唐朝时候,方城县令大人在城东北十余里处黄泥岗,贴出招驸选婿的榜文,为令媛择婿。后县令大人选中如意驸马贤婿,在岗东居住的百姓很多,后人就称招驸岗,取招驸马爷之意,在后来念转了就称招扶岗了。
在老家一直保留着出嫁闺女时候,娘家人备上几个菜篮子,其中一个篮子必须放韭菜根、大葱、礼条(猪肋巴)、粉条、艾根、红双囍。成婚后夫妻共同把韭菜、大葱、艾根种在田地里,寓意出阁闺女嫁到驸婿家与亲生父母骨肉分离,到驸婿家后多生子孙聪明伶俐、后代连发、祖根兴旺、恩恩爱爱、长长久久、喜结百年之意,到现在这风俗老家还一直保留至今在沿用。
每到入秋后,田野菜地里成片的韭菜开花,稚嫩而柔弱的韭菜苔随风摇曳,韭花飘香,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更加坚强,更加清香。韭菜花那是老家田野赐予我们的幸福与美味,更是很多家庭餐桌上必不可缺少的酱菜佐料,老少皆宜。
在很小的时候,放学归来,进家门先拿一个馒头掰开,在橱柜里拿出韭花酱瓶,用筷子夹点韭花酱,拿着馒头出去,赶着羊群,去荒坡地里顺这田埂小道放羊,甭提多高兴了。时至今天,每每回味起来鲜韭花酱的味道,也是非常的高兴,因为每次吃饭,总是喜欢吃老妈做的韭花酱,那时候的韭花酱陪伴了我数十年童年的时光。
老妈在村子里数了名的巧手,不但会做针线,做布鞋,还会做很多拿手菜和酱菜。老妈每年到入秋后都要做韭花酱、黄豆酱和辣椒酱。
做鲜韭花酱菜首先是要选好韭花,大蒜、辣椒、苹果。父亲从菜地里摘回来韭花朵和割好韭菜,洗净后晾晒干水份。老妈去村西头把队里的老石臼清洗干净,把韭花、韭菜、大蒜、辣椒、苹果切碎放入大石臼里,加入盐,用老石锤阙,直至把韭花、韭菜、大蒜、辣椒、苹果阙成翠绿翠绿韭泥,用木勺子挖出来放入酱菜坛里。
让韭花酱腌制数天后,开坛即可,淋上自制的芝麻香油,甭提多好吃啊。我离开家乡,每次老妈都会给我装一瓶鲜韭花酱和炒熟的芝麻盐,因为这是我最爱吃的佐料。鲜韭花酱可蘸酱、夹馍、夹饼、火锅涮菜调味等食用。
离开家乡工作后,最爱还是韭菜和鲜韭花酱。田间日月照金台,春生碧绿发百代。叶叶似剑煎韭香,商贾雅品寿千秋。每次品尝老妈做的鲜韭花酱,都很开心。因为我品尝到了故乡乡土的味道,更深深的爱这这片故土,鲜韭花酱的味道,是乡思与乡愁的味道,那是老家的味道。
老家的味道,记忆中的味道,是在外游子思乡的味道。那味道仿佛就是烙印,烙刻在每个在外游子的心上,印刻在心灵深入,深深怀念,永远无法忘记,那就是妈妈做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