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嬛传从皇帝和太后这场对话,深扒上位者的

我一直想把我过去几年在职场中领悟到的管理者话术、交流模式、沟通动机、表达逻辑等等梳理整合出来,但苦于没有好的选题方式呈现。最近征集了一些忠实读者的建议,结合我自己的兴趣,我决定从这个月开启一个《甄嬛传》相关的新选题,叫做《后宫名利场(职场)人物对话分析》。主要是想从战略、局面、利益集团、人物关系等层面出发,分析人物和人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对话模式、以及沟通效果,最后结合落实到现实职场和生活中的启发和领悟等等。我会从第一集开始按照顺序一一详细解读每集出现的重要人物的关键对话场景。闲话少说,咱们就开始第一期吧。对话场景交代:

对话人物:皇帝、太后。

对话背景:

皇帝刚登基上位,新旧势力的更迭完成,前朝后宫均处在辞旧迎新的状态中,立稳脚跟的两大新利益阵营都在积极谋求着阵营利益的最大化。

这两大新利益阵营主要是指以太后为首的利益集团、以年羹尧为首的利益集团,两大集团都是扶持皇帝登基上位的核心力量。

但是,对于皇帝来说,上位成功,意味着他要开始花心思权衡和驾驭这两大利益集团,攻城掠地的阶段大家都是拧成一股绳团结合作,如今到了分享胜利果实的阶段,局面自然而然就变成另一番景象:三方开始了博弈和斗争。

对话内容详析:皇帝勤政,正在加班,这时太后前来探望皇帝,她坐下就对皇帝说:“天热,我叫御膳房做了绿豆百合粥,哀家吃着不错,知道你还没睡,给你送一碗过来。”作为母亲关心儿子,人之常情,但是接下来太后身边的姑姑竹息对皇帝说的这句话就不简单了,她给皇帝摆好绿豆粥和小菜,说:“皇上,这是隆科多大人打扬州给太后弄来的酱菜,说是比三必居的爽口。”竹席这话对皇帝释放的信息有两层:第一,隆科多大人对太后的事很上心,也变相向我们交代了隆科多是太后利益集团的核心成员;第二,太后对隆科多大人弄来的酱菜很满意,觉得很爽口。这侧面向我们交代了太后和隆科多两人的关系很紧密。太后和隆多科大人的关系既然非同寻常,那么为什么她并不亲口说,却要示意竹息对皇帝说呢?首先,因为太后知道皇帝很介意或者在意隆科多和她的关系,她不方便直接说出来惹皇帝不开心;其次,太后想要进一步试探皇帝对隆科多的态度,看皇帝有没有接受的可能,所以让竹息作为第三方推进一下。很显然,皇帝的态度是不接受。竹息的这句话,皇帝连搭理都没搭理,兀自喝粥,喝完了绿豆粥,他起身走到太后对面,说:“皇额娘要是嫌天热,儿子可以让他们拿些冰,放在额娘的宫中。”乍一看,这话完全不符合上下文的对话语境,因为前面还在喝粥,这就要给太后拿冰。如果皇帝只是单纯关心太后,那应该在太后刚进来坐下说“天热”的时候,就回应说皇额娘要是嫌天热我就给你拿些冰。而且,以太后在后宫的地位,大热天的,她宫里怎么可能没有冰呢。所以,皇帝这里很突兀地这样说,就是在敲打太后他讨厌她和隆科多过密。意思就是:“皇额娘,你要是忍不住心热情动,我就给你多拿点冰,让你冷静冷静。”太后已经得到了儿子的态度反馈,只好转移话题,进入正题:“人老了倒也不怕热,叫人放不下心的人是皇帝你,早晚忙着朝政的事,自己的身子要有数。”这是叮嘱皇帝照顾身体,皇帝自然回答:“儿子知道。”太后又问:“你这么忙着,可有关心三阿哥的功课?”皇帝回答:“前两天还查了他的功课,字是练的不错,学问上长进不大。”太后当然知道三阿哥不成器,所以她是故意那么问皇帝的,为的就是让皇帝意识到:“先帝有你们二十四个儿子,皇帝就不如先帝了。”后继人才这块的确属于太后职权范畴的工作,她这么说合情合理,所以皇帝回:“儿膝下福薄,只有三个皇子,让皇额娘挂心了。”太后便指出皇帝的问题:“也不怪你,先帝嫔妃多,自然子嗣多,你后宫才那么几个人,皇后、端妃、齐妃,她们年纪都不小了,想要绵延子嗣也难。”注意,太后避开了华妃,她没有提华妃,这属于她和皇帝心照不宣的秘密,自然没必要提。皇帝解释:“儿子不是不为子嗣的事着想……”皇帝这话还没说完,就被太后打断了,因为太后料定他会说自己要先把眼下的朝政治理好、还没来得及顾及后嗣的事诸如此类的,因此,太后不想听他说那些,只想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皇家最要紧的是要开枝散叶,绵延子嗣,才能江山万年,代代有人,为此才要三年一选秀,充实后宫。”铺垫了这么久,太后终于说出了自己此次前来的目的,那就是劝皇帝选秀。太后是以“江山万年、代代有人”这种政治奋斗目标来逼迫皇帝的,皇帝自然不能拒绝,便说:“皇额娘教训的是。”太后抽丝剥茧,一点点地从头开始铺垫,先暗示皇帝三阿哥不行,目前没有可倚望的后代人选,必须开枝散叶,把子嗣的工作抓紧搞起来。皇帝每个环节都吃瘪,即便他不想,他也是无法反驳的。“那么,选秀的事就定了。”看起来是太后一锤定音,但其实也有皇帝妥协的结果。皇帝很清楚太后坚持选秀的目的,就太后利益集团在后宫的势力被年羹尧利益集团挤压的太狠了。华妃一家独大,皇后年老色衰又不会讨皇帝欢心,这眼看着中宫位置有威胁,太后不能坐视不管。皇后作为中宫,再有能力,没有水也掀不起浪,端妃、齐妃那些都是老人了,死水一片没有折腾的空间了,因此只有给后宫注入活水,选秀来了新人,后宫这汪水就算是活起来了,搅浑了水再摸鱼,就有利可图了。所以,太后管理后宫的系统性思维就是,把生态做起来,食物链从顶端到底端都配备齐全,优胜劣汰,相克相生,她只需要在关键的节点上把控即可。太后想盘活后宫,皇帝不能不答应,这也属于他的管理范畴,所以选秀就选吧。因此他说:“一切听皇额娘安排。”太后已经达成目的,知道皇帝做了妥协,所以也赶紧说些好话:“哀家老了,还能安排什么呀,让内务府挑个好日子,一轮一轮地挑下来,跳到出色的给你为嫔为妃,哀家就等着含饴弄孙了。”其实,后来四阿哥当皇帝后,甄嬛也对四阿哥说过类似的话“皇额娘已经年老……”,这是谦让避嫌。怎么说呢,这皇位虽然是太后带着皇帝争到手的,但是如今皇帝掌权,太后成了二把手,这关系就微妙了,你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掌控皇帝了,不要让皇帝觉得你还在干涉他。否则,母子俩就成了仇敌。皇帝也不傻,他虽然妥协答应了太后选秀,但是他也要制衡一下太后这边的利益集团,所以他紧接着提出:“皇后事多,华妃协理六宫,选秀的事宜就让华妃去操办吧。”皇帝很聪明,同意了太后利益集团的选秀决策,具体的执行却让年羹尧利益集团的华妃负责具体的执行。这就是权利的制衡,皇帝也怕太后和皇后合起伙来算计他,所以就让华妃加入进来,把他和太后利益集团的矛盾转化成两大利益集团的矛盾,让他们双方相互牵制和博弈,他就可以做大局走向的管理者,而不是具体事件的应对者。皇帝这种思路对很多初做职场管理的人是一种非常好的启发。因为很多人从基层员工升为主管之后,会对团队里其他的优秀员工充满忌惮,总是害怕员工比自己业绩优秀,不仅逼得自己焦虑不已,还容易激化自己和下属员工的矛盾。其实只需要向皇帝这样,引入一个更优秀的员工,或者培养出另外一个优秀员工即可,这样你的身份就成功完成了转化。因为团队主管和员工的工作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员工就是看具体的工作业绩,而主管是负责团队运作和维护管理的,也就是说从基层员工到主管,工作性质会发生质变。但很多人转变不过来,我早些年刚带团队的时候,也是一根筋,坐在主管的位置上和员工进行业绩能力比赛,其实挺蠢的,完全没必要,因为主管要做的是资源统筹和分配,是人员的激励和调度。冲锋陷阵的士兵和坐在营中运筹帷幄的将军,两者的能力必定不是一个维度的。太后听到皇帝安排华妃做选秀的具体执行,便说:“华妃能干、漂亮,你宠了她这么多年了,选个新人进来也好,平分春色总胜于一支独秀。”太后这话就是暗示皇帝,华妃的势力也过强了,需要有个人能制衡一下了。在管理思维方面,娘俩倒是三观相合。皇帝回:“是,皇额娘,儿子还有一件事,既然选秀,儿子想这一次也就够了,如果真的三年一选,也太铺张了,另外,儿一直觉得应该满汉一家,所以这次想多从汉军旗里选几个秀女。”皇帝为什么要特别提出“满汉一家……从汉军旗多选几个秀女”呢?原因很明确,防止后宫的利益集团抱团太紧太强,多一些中间派或者骑墙派,才会让后宫和前朝的生态更良性。太后当然同意,但最后还是不忘嘱咐皇帝常去后宫,常去见见皇后。说白了,无非是为自己的利益集团多争取点利益。太后为什么一直在皇帝面前为皇后说话呢?因为皇后是太后利益集团在后宫的打手,也就是带兵冲锋陷阵的先锋官,太后自然是要给她做好资源支持的。太后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从第一集这场对话就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母子两人不同的政治利益立场,重叠的管理利益和目标……等等,属于既要相互成全,相互依赖,又要彼此牵制、彼此博弈的局面。如果仅从表面看,你可能会觉得某些人的言论很奇怪,或者不可理喻,但如果你能基于这种对大局面和大背景的理解和掌握,把某个人的奇怪言论放到他所处的位置和利益需求上,就会发现他说的话一点都不奇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