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美食曾是老济宁名吃,不输玉堂酱菜

白癜风的影响 http://m.39.net/baidianfeng/bdfby/wh/

#济宁#,这座古老而静美的运河江北水乡小城,不仅拥有着灿烂的文化与厚重的历史,也孕育出许多闻名遐迩的特色美食。

玉堂酱菜

清朝康熙帝五十三年(年),姑苏人戴玉堂在济宁开了一家酱菜铺子,这家铺子最后被官宦世家孙家买到了手里,便是后来名扬大江南北的“玉堂酱园”。玉堂酱园出产的金波酒,被称作“天下美酒”,玉堂酱菜更是由慈禧太后品尝后,列为每年送进皇宫的贡品,称赞是“京省驰名,味压江南!”

甏肉干饭

鲁菜甏肉,是济宁的传统小吃,发源于元朝时期,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据说是当年南方商贾顺着京杭大运河来北方做生意,由于吃不惯北方的饭菜,便在出门前焖煮一大坛卤肉携上商船,等吃的时候再于船上加温,这就导致卤肉往往会经过无数次的焖煮,变得糯香软烂至极,配上浇入卤汤的米饭,风味独奇,引得济宁人纷纷仿制,演变到后来便成了现在的济宁名吃“甏肉干饭”。还有一种说法是甏肉是北宋时期,梁山好汉们研究出来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可是真实存在过的,虽然不如《水浒传》中那么具有传奇色彩。据说当年因朝廷腐败,“六贼”当道,宋江等人揭竿而起,啸聚梁山,引得天下豪杰前来投奔。随着上山的好汉越来越多,厨房里的伙计因为用锅做饭量太少,给全梁山的好汉们做一顿饭实在是太慢了!无奈之下便想出用腌制咸菜的大甏来做饭。这种烹饪方法不断发展下去,最终诞生出了“甏肉干饭”这道美味小吃。

夹饼

夹饼可以说是当今济宁小吃的“排面”!它虽没有玉堂酱菜和甏肉干饭那样悠久厚重的历史,但却是现在济宁年轻群体的“灵魂美食”!外出上学的济宁大学生们,回家时在火车上脑中所想,一定不乏夹饼的油香与白将军的烟香。关于夹饼的起源,老济宁往往都会给出这样一种说法。大概是在年,霍家街小学门口有两家小吃摊,一家卖油炸羊肉串,一家卖烤饼,而两家店发现很多客人都很喜欢买一份羊肉串,再买一张饼,把羊肉串夹在饼里吃,于是他们便有了合作的打算,两家小摊合成一家,所卖的新美食就起名为“羊肉串夹饼”。后来效仿的店家越来越多,在饼里夹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羊肉串夹饼”叫到后来也就变成“夹饼”了。

小笼包子

济宁还有一种已经消失了的特色美食,名叫“墙缝小笼包子”。墙缝说的是在小闸口河东的一条东西向小巷子,不到百米长,两边全是高墙,又窄又挤还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拐口,最宽的地方也只容两人并排,最窄的地方一个人都得侧着身子过,因此,这条小巷子就被人称为“墙缝”。就是这样一条小巷子,当年却是整天人满为患,恨不得把整条巷子都挤得撑开来。若问其原因,那便是因为在这条小巷子里,有一家闻名城乡的包子铺。墙缝里的包子,皮薄如蝉翼,馅香沁心脾,又圆又白,如花如玉,松软香浓,回味无穷,而且价格低廉,平常老百姓也能天天吃得起,于是,济宁就有一句俗语由老年间流传至现在:墙缝里的包子一口仨。

康熙皇帝

关于墙缝小笼包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相传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驻跸济宁时,时任济宁知州的吴桯为讨好皇帝,把享誉全济宁的墙缝小笼包子端上了御宴。康熙皇帝看到包子形色绝佳,先是一惊,等送到口中细品之后,龙颜大悦,赞美墙缝小笼包子真乃济宁美食一绝!从那天开始,直到康熙皇帝离开济宁,一连好几天,顿顿不离包子。后来康熙皇帝回到京城,还曾想起济宁的墙缝小笼包子来,甚至挥笔写下了“唯愿苍生常是我,餐餐都有包子香”的感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