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香魔都市中心藏着一家宝藏小店,黄金地

手指部白癜风怎么治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7526.html

在魔都这座大都市里

最不缺的就是“网红店”

许多网红店热闹地开上一阵子

卖着价格不菲的产品

但最后大多成了“昙花一现”

而在上海市中心的一条小马路上

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小店铺

却是许多市民心中的“宝藏小店”

明明开在寸土寸金的地段

离“梅泰恒”只有一步之遥

卖的东西却超级平价实惠!

不信你看!

上海人最熟悉的粮油店

记忆中的老味道这里都有

“粮油店”这三个字上海人最熟悉不过了

如今大多数粮油店已难觅踪影

但在静安区威海路陕西北路交叉口

有一家小小的“第六粮油”

门店招牌并不起眼

却有不少顾客慕名而来

走进店里

一排排货架上放的不是时髦的零食饮料

而是各式各样的酱油酱料、酱菜腐乳

超市里难觅的小袋桂皮八角、花椒大料

这里也能觅得

哇,感觉可以承包上海人家的厨房了~

跟着小侬来看看这里藏着哪些好东东?▽

乐口福、麦乳精、糖水菠萝罐头!

小辰光吃过的举手~~

依旧是熟悉的包装、熟悉的感觉

据说卖得很好噢!

童年嘴馋的感觉瞬间回来啦~

梅林牌午餐肉罐头

三和牌豆豉鱼罐头

番茄酱罐头

是以前改善伙食的好东东呢!

都是大人开罐小孩在旁边流口水~

莺歌牌花生酱、芝麻酱

夹面包、做冷面浇头覅太灵哦~

五香带鱼罐头、油焖笋罐头

过过泡饭哈嗲~

还有上海人吃了很多年的

唯加牌油咖喱

鼎丰玫瑰腐乳

广和腐乳

三和四美扬州糟方腐乳

乳黄瓜、什锦菜

配着白粥吃吃邪气适宜~

还有上海人烧菜经常用到的

梅林牌番茄沙司罐头

上海宝鼎的糟卤和酿造白醋

恒顺的香醋

当然还少不了泰康黄牌辣酱油

蘸炸猪排真是一级啦

一想到就开始分泌口水了~

这里还有各式各样的老抽、生抽

芝麻油、辣油

上海菜的浓油赤酱

离不开这些经典调味品~

感觉可以承包上海人的厨房

承包上海人的胃~

小侬还在货架上

久违地发现了熟悉的身影↓

蜂花牌护发素

熟悉的包装和颜色

依旧是那么价廉物美~

还有老底子上海人家中必备的

传统蚊香盘

五条装的固本增白皂

以及经典的上海药皂

许多大型商超已经难觅

在这里却依然能找到~

各种米面粮油

东西正宗、价格“太感人”

既然是粮油店

“拳头产品”当然是各种米面粮油

店里有适合各种用途的面粉

主妇最爱~

比如一款“古寺”牌“上海水磨糯米粉”

店长介绍说

这款是做手工汤圆用的

用的是江苏圆粒特级糯米

做出来的汤圆特别润滑细腻

店长又从冰柜里拿出一碗“糯米甜酒酿”介绍说:

“外面卖的酒酿都带着大量水,但我们这款比较干,水很少,酒酿的量很足,而且吃口特别香。这个是第六粮油自己出品的。”

这款“糯米甜酒酿”的容量是克,而价格称得上是“感人”——只卖4块5!

几乎是市面上其他老品牌的5-6折左右噢~

“碱水切面皮子”当天做当天卖

顾客专门从青浦赶过来买

上海家中常备的面条、馄饨皮子也是“第六粮油”的“宝藏产品”!

这里不仅有便利店的开放式货架

也保留了传统的售卖方式

熟悉的蓝色食品框子里

玻璃罩下是四种宽窄不同的面条

分别是阳春面、龙须面、韭菜面、小宽面

还有大小馄饨皮、水饺皮、烧卖皮

看上去就非常新鲜!

一位上海老爷叔走进店铺

熟练地直奔收银台

“称三斤馄饨皮,分三包装”

售货员戴上一次性手套

抓出一些皮子上秤称量

面条与皮子都是一斤3.5元

老爷叔拎着称好的馄饨皮乐颠颠地走了

“这个价格比小菜场要便宜近20%呢”

据“第六粮油”的总经理介绍:

这里的碱水切面皮子选用上海面粉,由第六粮油自己的工厂加工,没有任何添加剂,当天加工、当天销售,绝不卖过夜货。

每天早上四点,位于海防路上的加工厂就开始加工,六点半前将新鲜出炉的碱水切面皮子送到陕西北路门店,七点开门时就已经有人来买了。除了常规的几样,夏天还有冷面,秋天还有年糕。

陕西北路门店的店长还记得,有年小年夜前夕,有顾客从青浦跑过来买碱水切面皮子。她一问才晓得,对方是以前住在附近的老居民,因为旧改搬到了其他地方,但还记着这个老味道。

不少老顾客也纷纷留言点赞!

上海人还记得吗?

记忆中那些数字粮油店

上世纪80年代,正是上海粮油店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仅在老静安就开了多家粮店、油酱店、粮油综合店,几乎每个社区附近都有。

这些店铺都以数字命名,“第一粮油”、“第二粮油”……经常来买的人绝对不会记错,数字粮油店也成了上海人的一段专属记忆。

“第六粮油”诞生于年,最早的门店位于今天的南京西路9号(今天的凯司令旁边),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粮油零售店。

第六粮油运营总监鲁光华

上世纪70年代进入粮油系统工作

他回忆说↓

当时在粮油店做售货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上海很多商品需要凭票购买。营业员在柜台前,要收票证、要收钱,还要量米:用上大下小的木头斗,从存米的不同方木桶中舀出顾客要买的米面,然后称重。

“顾客在家中都算好了,该用几张票、多少钱。到了我们这里,我们全凭心算,速度还要快。不能算错一分钱,也不能多收一张票,要能和顾客心中算好的数字对上。当然也不能少收,收少了,我们自己得赔钱。”

鲁光华说,人多的时候,售货员一天工作下来,手脚累得都抬不起来。

时光飞逝、城市变迁

随着超市卖场的普及

众多数字粮油店几乎绝迹

而“第六粮油”几经搬迁

这块老牌子得以保留至今

店里的红砖墙面上

还挂着黑白的老照片

记录着这里的历史

为了跟上时代、跟上需求

“第六粮油”目前的几家门店

还尝试销售面包、西点

熟食、早餐点心

有的甚至还卖起了咖啡、茶饮~

小侬觉得“老字号”粮油店

不光承载了阿拉上海人的情感

也代表了一种对品质的认可与放心

希望将来能开出更多门店

给阿拉居民们带来更多方便!

大家同意吗?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三层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