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平安的问题之后,燕王来到泗州,拜祭祖陵,并开始跟驻防在淮安的妹婿驸马梅殷交涉。
梅殷受朱元璋所托,忠心耿耿地要扶持朱允炆,因此他的态度十分坚决,他命人把燕王使者的耳朵和鼻子都割掉,却留着使者的嘴巴,回去向燕王传达他的君臣大义。
燕王虽然无法赢得驸马梅殷的合作,他的军队还是在泗州渡过淮河,而且在六月九日攻破了盛庸的防御,占据了洪泽湖南岸的重镇盱眙。这时候扬州城西北角的大明寺传来了消息,扬州卫指挥王礼、王宗兄弟已经决定投降附燕。燕王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了扬州城。
几天之后,以朱高煦为首的燕军又在南京对岸的浦子口击溃了盛庸的守军。束手无策的朱允炆一下子拜托庆城郡主,一下子命令李景隆到长江的北岸去向燕王求和,但是全都遭到了拒绝。
燕军正苦无渡江船艘的时候,朝廷防江的右军都督佥事陈瑄,在七月三日,将他手下指挥的水师和船只,全部让给燕王节制使用。得到了“及时雨”的燕军,顺利地渡过长江,而且占据了江埠高资镇。渡江后的燕军,士气如虹,可是燕王却不急于进攻京师。他把军队东移到长江下游物资的转运中心镇江,让他的将士好好享受江南的香肠、肴肉、酱菜等名产,让马和的后勤部队充分地补充了辎重之后,再挥师西向,直逼南京。
这时朝廷尚有将近二十万的兵力,可是由于军心散涣,士气低落,已经无法阻挡燕军的前进。七月十三日,燕军突然在京师的西北城墙出现。这个时候李景隆与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恭请燕王回京。燕王与谷王、周王徐徐地从西华门并辔进入午门时,监察御史魏冕等十八人把徐增寿找到,在殿前把他殴打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
愤怒兼恐惧的朱允炆,想起徐增寿曾力谏他释放燕王三位儿子回北平,是个大奸臣,因此拿起一把利剑,把徐增寿杀死在左顺门。朱允炆本来也想诛杀李景隆,但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宫内已经起了大火。皇宫的大火烧死了不少宫人,最后连皇后马氏都被这场大火烧死了。
燕王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清理皇宫,在煨烬中找出朱允炆烧焦的尸体。燕王俯视后,哭着说:“真是幼稚无知,才落到这个地步!”于是他采用翰林学士王景彰的建议,用天子的礼仪发丧埋葬。然而谣言甚嚣尘上,传说朱允炆已经剃发换装,打扮成和尚,带着九名贴身卫士,乘舟逃遁,先到太平门,在神乐观躲了一个晚上,然后取道溧阳到江西去了。
甚至还有人说,在云南的白龙山见过朱允炆,而且因为他化为僧人,云游无定,也可能徙居于安南以及南洋各地。总之,这些谣言跟马和没什么关系,他目前最关心、最悲痛的是徐增寿的尸体。他认了尸以后,征得朱棣的同意,交给了徐妙锦,再以公侯的礼仪厚葬了这位体恤过他、爱护过他的旧主人。
朱棣当上皇帝以后,赠徐增寿为武阳侯,加赠定国公;徐增寿的长子徐景昌,孙子徐显忠,都继承这个公爵爵位,岁禄二千五百石。朱棣和马和尽可能地想让徐增寿的子孙福泽千古而不衰。
公元一四零二年七月十七日,燕王朱棣先到紫金山南麓拜谒孝陵,然后备驾入宫,在奉天殿正式登基称帝,接受诸王群臣的颂贺,从明年阴历初一起,建元永乐。
这时的朱棣恰好四十三岁,而他的髯须也刚刚长到肚脐。跟他整整十七个寒暑的马和恰好三十二岁。虽然下巴长不出胡须,可是他帮助燕王兴兵夺国的功劳,可媲美比任何一位文臣武将。在参加“靖难”的武臣中,被封公爵的只有朱能、邱福这两位,被封侯的有十四人,封伯的有十七人,可是功劳最大的道衍与马和,一位是出家僧人,一位是被阉内侍,反而不能封公封侯。
道衍在公元一四一八年病故以后,才被追封为荣国公。基于中国政治文化对宦官的偏见与敌视,明代的太监是不准进爵封侯的。可是马和这几年来,除了三次拯救燕王的世子,长期地管理燕府的粮饷以外,还负起靖难之役的后勤重任,出生入死,替朱棣备战献策,不愧为社稷之臣。当上了皇帝的朱棣深深地赏识马和的忠诚和才干,为了弥补马和的汗马功劳,在金銮殿封赏功臣时,朱棣把一个“郑”姓赐给了马和,借以纪念他在郑村坝战役中的智勇表现。
从此以后,马和变成了郑和。公元一四零五年到一四三一年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也是绝后的航海事业,也因此使郑和留下了盖世的功名,为后世赞颂。这大概是喜爱功名的朱棣万料不可及的!
朱棣称帝以后,朱允炆的旧臣,有的见风转舵,趋炎附势,服侍新主,苟全性命;有的孤忠耿耿,或抗拒到底,或自杀殉节。新皇帝朱棣除了解去二百九十一名官吏的印绶以外,还在朝门左右贴列了一个“奸臣榜”,朝门左边列了二十五人,右边二十六人(后来还有续榜),并悬赏捉捕。
上了榜的齐泰把所骑的白马用墨水涂成黑色逃亡,等到马汗把黑墨洗脱以后,被人识出,缚执至京师处死。死不悔改的黄子澄磔死时,还高喊建文皇帝万岁。方孝孺拒绝为朱棣撰写登基诏文,也被磔死于聚宝门外。他的亲朋门生因株连而死的共有八百七十三人。
打败过朱棣的铁铉被刑死后,还放进油镬再烧烂一次他的尸体。自中央六部尚书以下,包括陈迪、卓敬、暴昭、练子宁、胡闰等,不屈而遭虐杀者超出三千人。
这种肆无忌惮地翦除异己,冤滥杀戮,一方面显露出朱棣的残忍性格,一方面象征着他的皇位坐的没有安全感。
在朱棣往后的二十二年生命中,时刻都觉得朱允炆的阴魂鬼影幢幢,挥之不走,甩之不掉;也因此,使朱棣更加宠信内侍宦人,他大量地任用这批非男非女的阉侍,替他巩固政权。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