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在一些职业打假人越发没有职业道德了。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从超市买来食品罐头投入头发等细小异物,再以“有卫生问题”为由找超市索要高于商品价值数倍的赔偿,三名男子用此手法作案多起,获利数千元。日前,深圳龙岗警方破获一桩敲诈勒索案,将三名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
以上两张图片来自南方都市报·深圳大事件
这样的打假人“假打”,以前也多被媒体曝光,只是这一次,被敲诈的超市,是盒马鲜生的旗下超市。
报道中有如此记录“据盒马鲜生深圳水贝店店长曹志介绍,在年5月22日至年6月16日期间,盒马的深圳和成嘉业店、聚福店、水贝店、店等多家门店,陆续发现有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到门店中称商品中有异物,并‘索赔’。”
如此高密度的连续假打,引发了生鲜电商的怀疑,通过溯源发现问题并非供货者,而在7月报警后,由于职业打假人的假打职业水准较高,直到11月才锁定了目标嫌疑人……可见其隐蔽性。
好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商家、警方和有关部门不断执念追索,才让如此“数千元”之小额度作案,最终没变成破财消灾、息事宁人的无奈。
这也是时下一些职业打假人,在面对商品质量越发靠谱时,继续想要打假发财走上人生巅峰中,开始违背职业道德、将打假变假打后,对许多商业生态开始恶性暴击的劣根性。此前如直播带货、国潮茶饮、三农电商等,都曾经遭遇过毒手。
他们的目标锁定,现当下往往是口碑刚刚建立、管理不够规范的新消费赛道,从啄木鸟变成了拦路虎。
问题来了,为何频频对盒马鲜生出手?
按照警方给出的信息,其手法并无太多技术含量,不过是“购买售价仅几元、十几元的简易包装的食用油、罐头、酱菜等商品回家,然后投入头发、指甲、小标签或者细绳、塑料等异物再整理和恢复好外包装”,然后再去商超“假打”。
但这一手法确实对诸如盒马鲜生这样拓展线下门店的生鲜电商效果极佳,不仅仅是因为生鲜电商是新消费赛道的黑马,也在于其浓烈的互联网基因成了方便“假打”的漏洞。
换言之,这些职业打假人的不高明手法,掐中了生鲜电商的软肋:急需覆盖市场、扩大口碑的盒马鲜生们,会把电商七天无理由退款的思维代入线下,极有可能不在小钱上纠结,即使纠结、如此小钱也未必进入执法部门法眼。加上食品和工业制成品不同,往往非标,且安全问题更让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