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是一个应“运”而生的城市,伴随着大运河的兴盛,曾有许多富商巨贾在这里安宅落户,享受大运河带来的繁荣。“汪家大院”就是这众多“豪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不仅是因为它历史悠久,更是因为它的背后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清朝年间,一位名叫汪永椿的徽州商人沿大运河一路北上,来到了临清。临清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热闹。这里街巷喧嚷,商业鼎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驻足停留。可除了热闹,他还看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这里卖酱菜的人格外多。这让汪永椿产生了好奇心,他略一打听,便明白了其中缘由。原来,在每年漕粮北运期间,往来临清的客商、船工和民夫达数十万人之多,他们习惯购买一些耐存放的咸菜以备路途之需。再加上临清食盐价格便宜,因此本地有十几家商号都做起了酱菜生意。身为徽商的汪永椿一听,立即从中嗅到了商机,于是他果断留在临清,创办了一家“济美酱园”,加入到了酱菜生意的大军中。临清人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从不排外。虽然大家同在一条街上,又互为竞争对手,但其他商铺都对这家新店的老板客客气气。多年来,临清的酱菜商号虽然多,但因为大家做的酱菜口味都大同小异,所以也一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可自从汪永椿来了之后,大家发现,汪家做的酱菜好像有些不一样。哪不一样呢?别人家的酱菜都是咸味,而汪家酱菜却有一种甘甜的口感,并且样子晶莹剔透,十分漂亮。由于酱菜品质好,济美酱园逐渐有了名声,不仅是外地客人专程来买,就连当地百姓都转而购买汪家酱菜。汪永椿的生意越来越好,可长此以往,当地酱菜铺的生意却做不下去了。其它商号眼看着一日比一日惨淡,按理说被一个外地商人抢了地盘,大家难免心怀不满。说实话,汪永椿心中也为此担忧过。可是后来他发现,临清酱菜铺的老板们不仅没有抱团排挤自己,态度还一如既往的友善包容。这让汪永椿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公开自己的独家秘方。这一举动无异于放弃了眼前的财富,但汪永椿并不看重这些,他觉得要把生意做好,除了竞争,还有更好的一条路,那就是共同繁荣。于是他把汪家独门的酱菜配料公开,又把自己的酿造技艺分享给了大家。从那以后,临清的酱菜生意越来越壮大,大家推举汪永椿成为了行业带头人,汪永椿则建起“汪家大院”作为共同的生产作坊。临清也逐渐成为了驰名中国的——酱菜之乡。临清本地商人对外地商人尊重包容的态度,促进了商业繁荣。而汪永椿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动了当地整个行业的发展。虽然“汪家大院”,这座曾占地平米的宅子,如今只留下了两堵马头墙,但它仍然向后世诉说着“友善包容,携手共赢”的经营之道。编辑
景百慧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