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野菜你认识吗曾是慈禧太后的最爱,吃过

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https://m-mip.39.net/pf/mip_7534559.html

如果你吃过什锦酱菜或八宝酱菜,里边一定有宝塔菜,或者叫地环,还有著名的扬州酱菜里边叫它螺丝菜。其实,它的中文正式名称叫“甘露子”。

甘露子,别名很多,地蚕、地牯牛草、地古瘤、地母、土蛹、土虫草、旱螺蛳、螺丝钻等。重庆地区叫地滚牛、四川叫地蛹子、陕南称地鱼儿、宁夏叫乡螺菜。为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生于水边湿地。你看它这么多名字就知道此君遍布大江南北。

据说当年八国联军进中国,慈禧太后带着皇族大臣们狼狈逃窜,西行途中偶尔一次吃到百姓家制作的酱甘露子,清脆爽口,一解几日奔波劳累之苦。她对此赞不绝口,命令御厨们精心研制,以至于有了以后的“八宝菜”、“什锦菜”。而很多老字号的酱园现在仍都把酱甘露当做必备酱菜之一。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他吃过的酱菜里“最好吃的是甜酱甘露和麒麟菜。甘露,本地叫做‘螺螺菜’,极细嫩……”。汪曾祺的家乡高邮属于扬州地区,那里的酱菜数一不数二。但甘露子在当地并不盛产,主要从西北采购。如:宁夏贺兰县在甘露子的生产和开发方面,走在了全国最前列,誉为“中国乡螺菜之乡”。

甘露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野生,若野外识别需知:甘露子全株具硬毛,块茎成螺旋状,白色。轮伞花序排成顶生的穗状花序,花唇形,粉红色或紫红色;果实黑褐色,表面有瘤状物。其地下的匍匐茎在成熟时顶端膨大成螺旋状的肉质块茎,就是我们所吃的宝塔菜了。如果是在秋季丰收时节,挖开蓬松的沙土,会发现它的主茎下四通八达的根须,几乎每个根须的顶端都挂着一个白白的蚕宝宝,让人欣喜异常。

对于野外植物,很多同名异物的屡见不鲜,或是错换新名。比如水苏属的另外几种植物长得都有些相似,不过大小不同,如蜗儿菜、地笋和地蚕等,有的地区将它们一并看作是甘露子了。

纵观历史,我国最早一部营养专著,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就有甘露子项,并称其别名为滴露。之前在南宋就有人记载了甘露子。但后来很多书上给它安了个名字叫“草石蚕”,而且还说这是正式中文名。甘露子的称谓出现混乱是在明代,开始有用“草石蚕”之名用于甘露子。

有一种昆虫的幼虫,在水中附石筑巢,故名石蚕。可能是有人见甘露子长得有点像石蚕,就叫成草石蚕。这人可能不知道已经另有植物叫草石蚕了。“草石蚕”这个名字早在唐代就有,那是指另外一种蕨类植物“圆盖阴石蕨”,是骨碎补科,骨碎补属的。其根状茎长而横走,白棕色狭鳞片。形似蚕蛹或长虫,故名草石蚕。百度上很多条文也是将其与甘露子混淆。造成二物共用一名。

明代李时珍亲自采集尝试,非常正确地发现,甘露子是地下的根茎甜,并非是古书上所称“因其叶上滴露甜而得名甘露子”。同时也认为“草石蚕”的名称与各家描述的不对头,另有它物。但他认为可以将就,于是言之凿凿地说:“草石蚕即今甘露子也。”并用“草石蚕”作为条目名称,反将“甘露子”作为别名。之后,虽然各时期,包括近现代,都有一些学者也质疑过,但大都效法《本草纲目》,也就将错就错了。

只有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66卷中,明确指出这是误从《本草纲目》的结果。该著作坚持拨乱反正,重立甘露子为正式中文名,将“草石蚕”从甘露子的别名中剔除。此外,还有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也明确对二物加以区别,将草石蚕作为甘露子的别名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