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山北店子街

民国初年的福山县城

□史纪明

北店子街,位于福山老县城东门外向北展开至护城河桥(俗称桥子),东靠内夹河、西依城墙(由一条胡同隔开),长约米、宽约7米。据有关史料记载,北店子街始于明末清初,后不断发展。年前后,这里各类商业服务业店铺近50家,整条街商业服务业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织,一派繁荣。

福山县建置于金朝天会九年(),县城驻地位于内夹河西岸,后建起城防工程——城墙和护城河。县城规模狭小,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城里中轴线为县衙和衙门前街,左右展开五条街巷,横向城里大街贯通东西二城门,民众戏称福山城是“鸡蛋壳篓城”,并有“东门磕一跤,西门捡帽子”之谑。县城里的主要建筑,除县衙、文庙和民居之外,店铺建筑很难满足商业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鉴于这种情况,民众便自发在与城墙之隔的夹河沿上摆摊设点和建房经商,这里便逐步形成一条店铺摩肩接踵的繁华商业街。因其位置在城东门外以北,故被称为“北店子街”。

北店子街的形成也与福山大集的鱼市、草市设置密切相关。设市前,鱼贩清晨从八角、芝罘等沿海渔港把鱼虾等海鲜挑(推)到县城售卖时,城门还未打开,等待时间长了又怕鱼虾“隔潮”(不新鲜),索性就在东门外摆摊开秤,卖给城外四关、周边村庄的顾客和乡下来赶集的人,待城门打开时海鲜也卖得差不多了。时间一长,鱼贩干脆就不进城了,东门外便自然成为鱼市。草市则需要较大的场地,城里不可能设置,城外南、西、北也没有相应的空间,场地开阔的东河滩便成为设草市的好地方。商业服务业需要的是人流,鱼市和草市人流密集,北店子街就在与之接壤的草市西的河崖上,和鱼市的东北面形成商业街的雏形。福山大集设置年代久远,是民众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实行“三六九”赶大集(每月9天)以后,北店子街及其周围日渐成为福山县商业服务业中心。

北店子街商业服务业门类齐全,街两边的店铺对应着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前后,北店子街有宝生成、新丰、恒兴、协隆、东昌等杂货铺8家,当地民众基本生活所需用品品种齐全、应有尽有;有福春堂、松鹤、春生堂、济民、锦生等药房、镶牙馆5家,药房多有坐堂先生,方便民众就医买药;有隆泰、鼎泰、恒生成、益成宝、仁生昌、益盛、同生、瑞康等磨坊、油坊15家,前店后坊,粮油加工、销售一体化;有溢香园、三合园、布衣馆、永春盛、林记、洪顺兴、云生、兴记、广益昌等饭馆、熟食、点心、小吃店等14家,民众喜爱的点心、烧肉、烤饼、包子、大面、锅饼、脑饭、火烧、羊肉汤、酱菜等品种齐、口味好;有永和等木匠铺8家,小推车、地排车、农具、棺材、家具什么都能做;有复顺和、新新、仲家等成衣铺和鞋帽加工店5家;有东成居、福顺成、庆泉堂等酒馆与烧锅6家;有天顺和、崔记等铁匠炉和白铁(铜)铺4家;有公合馆等理发馆4家。另外还有金华银楼、悦来客店、日升塘澡堂、鼎昌照相、同祥和文化用品及扎纸、修车等店铺11家。当地民众来到这里,除买东西外,还可洗澡、理发、照相、住宿等,非常方便。

北店子街的各种店铺,有祖传的,也有经营不善而转售或租赁他人的,还有随着时代发展和民众需求变化不断更新经营商品及服务内容的,其共同特点是通过方略经营来赢得消费者。

这里的商品有特色,质量也过硬。北店子街溢香园的烧肉,色香味俱全,在福山城独树一帜,既是城里大饭庄和富人家宴的必订佳肴,也是民间搭配烤饼、锅饼等主食的美味。恒兴杂货铺的粉皮,洁白透明,柔韧弹牙,久煮不烂,是烹调经典福山风味菜——炒肉拉皮的上等食材。三合园的羊肉,制作精良,不腥不膻,品种齐全,特色鲜明。布衣馆的大面,有带子条、韭菜扁、灯草皮、一窝丝等多个条形,大卤、温卤、炸酱、麻汁等多个品种,体现了大众美食的特点。王玉海家的油条、面鱼、炸糕等食品,技艺独到,香醇可口,供不应求,百年后的今天其后裔还在经营这些经典美食。姜惠敏家的火烧,用大铁锅、麦秧草文火烙制,形状肥厚,口感外脆内暄,味道独特,颇受食者欢迎。其他项目也是这样,例如公合馆的理发,根据客户的脸型、头型和年龄参谋发型,成为县城理发行业的佼佼者。崔记白铁铺焊铜火锅、锡酒嗉子,技法堪称一绝,在福山绝无仅有。

这里经济实惠,童叟无欺。北店子街几家小吃店的烩火烧、烩饼、烩片片等,颇受民众的欢迎,远道来福山赶大集的人花两毛钱吃碗烩火烧,肚饱腿轻,轻轻松松回家。特别是南部山区冬天来卖草的,把自带的片片(玉米面饼子)拿到小吃店烩了,热汤热水,浑身暖暖和和的,才花五分钱。有些孩童拽着大人的衣襟到县城来,就是为了那口好吃的。北店子街周围的家长,经常有打发孩子到铺子里秤咸盐、打酱油、端(方言读pang)脑饭、买包子什么的,从没发生短斤少两或多要钱的事件。而且北店子街的店铺都可赊账,待顾客手头宽裕了再还钱,个别还不起的也不再追讨。在北店子街的商家有个共同做法,就是大年三十前凡是还不了钱的赊账户,欠账一笔勾销。

北店子街的商户注重营造好的经营环境,共同维护商街的形象。北店子街原是土路,晴天扬尘,雨天泥泞。清代中后期,商家自发出资铺成石板街,后不断修缮,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上世纪二十年代,福山商会熟食协会会长、北店子街溢香园掌柜韩德明发现一家店铺门前缺了一块石板,经查是这家掌柜的亲戚起走搬回去垒台阶了。后经几次催促,这家店铺补上了新石板。每逢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这里的店铺都会主动投资装扮门头和幌子、招牌,在街道上空挂灯笼、悬彩带,整条街道焕然一新,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提高了商业街的吸引力。

北店子街的店铺关键时刻甚至能放弃商业行为,救急于民众之需。年,军阀刘珍年和褚玉璞交战,被刘军困在福山城内十多天的褚军疯抢狂夺,整个县城枪炮不断、火光冲天。北店子街也成为重灾区,商品和经营环境遭到重创。在城内民众几乎粮草断绝、无水饮用、生命垂危的关键时刻,北店子街的商户主动冒着生命危险,与城墙上站岗的褚军士兵和民众代表秘密沟通,将烤饼、火烧、包子、烧肉等熟食用筐篓拔进城去,以解乡亲燃眉之急。后被城外的刘军士兵发现欲拔枪问罪,韩德明先生据理抗争:“你们打仗,百姓何罪之有?我们不能看着乡亲们饿死、渴死!你们应尽快打开城门,救百姓于水火!”说的刘军士兵哑口无言,点头默许。城内褚军投降、刘军困城结束后,城里很多人到北店子街商家拜访,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新中国成立前后,北店子街店铺经营范围继续向北延伸,至东华小学门前街道,店铺总数达到70多家。年实行公私合营时,有些店铺合并,有些店铺迁到别处,北店子商业街日渐萎缩。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城区建设的需要,历时多年的北店子街被拆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