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莫古酱菜为何热卖

装箱检查。

精挑细选原材料。

萝卜丝萝卜条远销省内外

时下,不论是走进省内的家乐福、华润万家、大润发、欧尚等超市,还是步入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海南等地的都市商场,总会看到柜台上摆放着产自于云南省陆良县大莫古镇的“芳汇山珍”牌酱腌菜类、油炸菌类、豆制品类食品;不论是走进云南石林、大理古城、丽江大研古镇等著名景区,还是步入保山、德宏、西双版纳等地的各大旅游景区景点,都会发现产自于陆良县大莫古镇的“开耀”牌酱腌菜类、油炸菌类食品。

大莫古镇地处干酸瘦薄红壤地区。前些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当地萝卜丝、萝卜条和大蒜等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据统计,全镇12个村民委员会每年种植的萝卜就达4万亩,生产干品萝卜丝、萝卜条多吨;种植大蒜1.1万亩,收获大蒜吨。

深加工才能让酱腌菜上厅堂

年初,长期在陆良、昆明两地来回奔波忙碌的乳饼商人冯贵平,凭着在外拼搏闯荡多年的经验,渐渐发现了本地萝卜丝(条)、大蒜等农产品所蕴涵的无限商机。在冯贵平看来,不论是大莫古镇盛产的萝卜丝、萝卜条、大蒜、蒜薹也好,还是陆良县盛产的食用菌、蚕豆也罢,充其量就是地地道道的初级农产品。只有经过深加工环节,才能将初级农产品变换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实现加工增值目标。说干就干,抱着做乳饼生意赚取的第一桶金,冯贵平回到了家乡大莫古镇阿油堡村委会德格村民小组。通过反复考察,遂在国道旁边投资万元兴办了一个以加工酱腌菜类、油炸菌类、豆制品类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取名“云南芳汇山珍商贸有限公司”。

和冯贵平一样,现年39岁、家住德格村的范鸭生起初也是做乳制品生意起家的,他同样看中的是家乡价廉物美且十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范鸭生觉得,尽管乡亲们辛辛苦苦地种出了大蒜,加工出来了萝卜丝、萝卜条,可赚钱的空间十分有限,遇到行情不佳的时候,“卖难”问题经常出现,“贱卖”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于卖出的产品收入远远不够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开支。于是,他抓住机遇,大胆回乡创办了一个名为“云南开耀商贸有限公司”,专门加工经营以酱腌菜类、油炸菌类为主的食品企业。目睹冯贵平、范鸭生的举动,顾双良、黄绍祥等在外闯荡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办起了规模不等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厂,有的以酱腌菜系列产品为主,有的以油炸菌类系列产品为主,有的以豆制品类系列产品为主。

“绿色”“环保”放在首位

企业兴办起来了,如何才能占领市场?怎样才能让消费者满意和认同,成为云南芳汇山珍商贸有限公司、云南开耀商贸有限公司等一批新生的民营企业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首要问题。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的农民企业家冯贵平等越来越明白,市场经济不相信巧取豪夺和盲目蛮干。要想在食品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争得一席之地,让企业长久生存下去,就离不开“质量”“信誉”两大法宝。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云南芳汇山珍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始终注重用现代企业理念武装和管理企业,竭力把好“选用最好原料,抓住卫生关键,强化过程控制”三道关口,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将“绿色”“环保”“安全”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建立牢固的销售服务体系,逐步把营销网点分布、辐射到省内和省外,以信誉获得市场商机,以信誉赢得合作伙伴。

现在,陆良县大莫古镇围绕酱菜系列产业链条上作文章的人数超过人,每年需要的小米辣用量达1万吨、萝卜丝(条)吨、大蒜吨、韭菜花吨、食用菌吨、黄豆和蚕豆各50吨、香椿30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小小的酱菜系列产品不仅源源不断地走向了大市场,而且还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