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徐淑之军嫂微平台
《军嫂》杂志为您推荐温暖故事
一
徐宝珊山东聊城人,汉族,年4月出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八路军师新8旅24团团长。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地区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年10月25日,被评定为革命烈士。
“一门三烈士,兄前仆,弟后继,抗战救国,堪同杨门媲美;七子尽英豪,屋俱焚,财充饷,毁家纾难,可与子文齐芳!”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胡屯镇徐河口村(原属博平县)徐家一门三英烈的故事,至今仍在鲁西大地广为流传。
事情得从我的爷爷徐桐勋说起。爷爷家比较殷实,开有一家油坊。年,爷爷和奶奶郭景荣结婚。奶奶娘家在高唐南镇街,她祖父深明事理,以祖传医术行医治病,助邻济难,人称“郭大善人”。
爷爷、奶奶都受过教育,识字明理,他们继承祖业、诚信经营,生意逐年扩大,家产越聚越多。抗日战争爆发前,全家有20余人,房屋50余间,土地近百亩、果园20余亩,还经营着油坊。
爷爷、奶奶一生育有八个子女,七男一女。七兄弟之中,我父亲最小。
大伯徐宝珊,年生,少时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后因我爷爷有病辍学回家,主持家务。年,他被推选为徐家河口附近28个村的“联庄会”的会长,组织群众保家防匪。
年12月26日,在范筑先将军的率领下,大伯带领博平县联庄会员数百人参加南镇战斗,激战一天,成功阻击日军经茌平南下钳击济南的企图。年初,联庄会被编为山东省第6区行政公署专员、保安司令范筑先部第32支队第2团1营,大伯任营长。不久,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1月,1营扩编为范筑先纵队第7团,大伯任团长。同月,任博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对外称“博东行署主任”。
当时,部队缺吃少穿,大伯把家里省吃俭用积攒的多公斤谷子、高粱,几千公斤榨油用的大豆,多公斤棉花全部捐献给部队,把家里的田地和骡马卖掉,给战士们发饷。7团在大伯的率领下,打日伪、锄汉奸,在鲁西北地区影响很大。
年底、年初,日伪军两次冲进徐家,抢光徐家的财产,烧光徐家的房屋和油坊,使徐家人无家可归、流离逃亡。爷爷带着我四伯、五伯一路讨饭去寻找八路军,奶奶领着我六伯和我父亲去亲戚朋友家躲避,几个伯母也都回了娘家,隐姓埋名,到处躲藏。大伯母黄步云支持大伯的抗日行动,后来带着幼小的儿女到根据地抗属工厂做工支援前线。
年6月,7团改编为八路军师新8旅24团,大伯任团长,率部转战冀南地区。8月20日,大伯率部投入百团大战,开展平汉铁路破袭战,攻打沙河县城,袭击积善据点。9月护送徐向前过平汉铁路回延安。10月7日,率部参加曲周大连寨战斗,毙伤日军人,击毙中队长1名,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24团因在百团大战中战功卓著,被授予“模范战斗团”称号。
年5月中旬,日军出动万余兵力,对太行革命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25日,大伯徐宝珊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地区突围战斗中,不幸牺牲,热血洒在清漳河畔,忠骨长眠太行之巅,时年34岁。
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大伯被认定为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二
徐宝珍山东聊城人,汉族,年出生,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齐禹县大队副指导员。年10月,在华店薛官屯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10月25日,被评定为革命烈士。受嘉奖1次,荣立战功1次。
我五伯徐宝珍,年生。他幼年上学时,遭日寇纵火烧家,随父兄流浪讨饭。受兄长影响,他积极要求参加八路军。年,五伯同四伯徐宝玺一起被组织送到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后留校参加了“火花”宣传队。
年,五伯被派到冀鲁豫独立团任宣传干事。年9月,日军“铁壁合围”,五伯在反扫荡战斗中受奖一次。年开辟扩大鲁西北根据地,急需大批干部,五伯和四伯被调回四分区。因五伯曾在齐禹县讨过饭,对这一带的村庄比较熟悉,遂被组织派到齐禹县大队任宣传干事。到任后,他立即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不断插入敌人的心脏,深入敌占区活动。
年,在军分区司令员刘致远指挥的齐禹战斗中,五伯亲手击毙敌团长,荣获战功1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0月,在齐禹华店薛官屯(今属禹城市)的战斗中,为掩护县大队和群众撤退,五伯主动带一小队战士阻击敌人,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但仍顽强地坚持战斗,子弹打光了,就和敌人拼刺刀,刺刀弯了,又和敌人扭打在一起,拳打、脚踢、口咬,直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五伯牺牲时,年仅18岁。
几天后,在博平县三区任区长的四伯得到五伯牺牲的消息,带着通信员连夜赶到齐禹县大队驻地营镇一带,见到了副大队长解光临和政委张治安。在四伯的请求下,县大队领导派了几个民夫由大队侦察员领着来到墓地,起出了五伯的棺材,又派了两个民工用担架将五伯的遗体送回徐河口村。
当时,我爷爷流亡归来不久。没有了房子,爷爷就向邻居借了一个破大车架子,用破草席子在院子里简单地搭个棚子住下。四伯回来时,爷爷还不知道我五伯已经牺牲了,他对我四伯说:“宝玺回来了,你五弟回来了吗?”
四伯说:“抬回来了。”
爷爷听四伯说话不对劲,赶忙走到担架前,掀开单子一看,顿时大哭起来:“小五啊,你连父亲也不要了吗?大儿死了连个尸首也没见,五儿死了只见个浑身是血的尸首,小鬼子啊,俺徐家的仇和你算不清。”爷爷哭着,牙齿咬得咯咯直响。
三伯徐宝璧听到五伯牺牲的消息后,也从博西一带赶回家。一个月前,三伯、四伯、五伯还在一起互相勉励多杀几个鬼子,为我大伯报仇!三伯想不到我五伯这么快就走了。三伯对四伯说:“为了抗日,我们死了多少人,鬼子汉奸欠下我们血债太多了,我们一定要他们用血来还!”
可怎么安葬五伯呢?当时徐河口一带是游击区,敌我双方经常出没,埋在外面怕被汉奸知道了去告密。于是,爷爷对三伯和四伯说:“就把宝珍葬在院子里吧,俺爷俩也好做个伴。”家中经过敌人几次扫荡,已经什么也没有了,他们便到邻居家找来一些旧砖头,把五伯徐宝珍葬在了院子的一个墙角下。
把五伯的后事安排好,天就快亮了,三伯和四伯还得赶回部队去。他们告别了爷爷一同走出村。分别时,三伯对四伯说:“四弟,我已打听到了二哥的消息,他在范县八路军的贸易局工作。你写信给他,告诉他大哥和五弟牺牲的消息,让他好好工作,为死去的兄弟报仇!”
三
徐宝璧山东聊城人,汉族,年6月出生,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冀鲁豫军区第一(泰运)军分区五团一营营长。年9月20日,在解放茌平县城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10月25日,被评定为革命烈士。荣立一等功1次。
三伯徐宝璧,年6月生,先读私塾,后在本村小学就读,年去济南一家酱菜厂当学徒工,年参加地方抗日武装,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徐河口村党支部宣传委员。
年3月,三伯调任博平县大队副大队长。年8月,在攻打菜屯据点战斗中,敌人抵抗不住八路军的痛击,纷纷逃窜。这时三伯看见一个敌人扛着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在逃跑的队伍中速度缓慢,他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顶敌人的帽子戴上,追上扛重机枪的敌人,对他说:“你累了,我来替你扛吧!”敌人误以为是自己人,边跑边把重机枪交给了三伯。三伯接过重机枪转身就往回跑,行走如飞。三伯在军分区任侦通参谋时就练出了“飞毛腿”。他一口气跑了一二里地,一直跑到安全地带。当他喘过气来,摸着这个真家伙,高兴得不得了。等敌人发觉时,三伯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战后,三伯将重机枪上交军分区,军分区奖励给博平县大队轻机枪两挺,三伯被军分区记一等功。当时,三伯只身缴获一挺重机枪的故事广为流传。还有人专门编了快板:“大队副真英雄,智勇双全冠三军,一场围菜打援战,智赚一挺马克沁。”
年8月,三伯率领的县大队一、三连升级为冀鲁豫军区第一(泰运)军分区五团一营,三伯任营长。同年9月20日,解放茌平县城战斗打响,三伯在前沿阵地观察地形,寻找突破口时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6岁。
徐河口村三英烈士墓外景
四
年春,为了纪念徐氏三兄弟,大家郑重地将五伯的遗体迁葬,博平县委、县政府在徐家河口召开追悼会。县长李健民致悼词:“徐宝珊、徐宝璧、徐宝珍三位烈士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茌平、博平、齐禹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战斗,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他们死得光荣!全县人民都要向他们学习!”
早年和大伯一起共过事的于树三(中共地下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写了一副挽联寄托家乡人民对徐门三烈士的缅怀之情:“一门三烈士,兄前仆,弟后继,抗战救国,堪同杨门媲美;七子尽英豪,屋俱焚,财充饷,毁家纾难,可与子文齐芳!”
年6月,徐河口三英烈士墓作为抗战遗址、纪念设施被列入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抗日战争时期,爷爷、奶奶支持子孙们参加抗日队伍,不惜家产,支持抗日。在爷爷、奶奶的支持和大伯的影响下,我的几个伯父和大伯的儿女陆续参加革命。
年2月5日爷爷病故后,奶奶继续撑起这个家。战乱时期,她曾带着幼小的两个儿子东躲西藏,流亡他乡达6年之久。她先后把5个儿子、1个孙子、1个孙女、一个孙女婿送上战场。她作为三位烈士的母亲,同样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们家老宅的门框上长年挂着1尺长、5寸宽,黄底红字的6块牌子——3块“烈属光荣”、3块“军属光荣”——因为门框的地方有限,只能挂6块牌子。奶奶每次进家门时,都会站在那里,拄着拐杖静站一会儿,抬头望一望那些牌子,自言自语说上几句。每当我们在门口遇见她,她总会用拐杖指一指牌子,说一句:“多好啊!”这6块牌子,不只寄托她的思念,还在展示一种荣耀和希望。
20世纪70年代末,我姐姐问奶奶:“打鬼子的时候,您老人家怎么舍得让几个儿子去参加八路军?”
奶奶很干脆地说:“闺女,那个时候你不去打鬼子,他也不去打鬼子,谁来保卫咱国家?”奶奶的话让我们刻骨铭心,奶奶的深明大义也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奶奶常对家人说:“我们的国家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强大,我们家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过上好日子。”
奶奶还有一个习惯,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每天早饭前,她都拿着专用蒲垫到后门外,扶着凳子慢慢跪下,面向北郑重地磕上个头。儿女问过她,孙子、孙女问过她,重孙子、重孙女问过她,她总是这样回答:“盼你们每天平安。”奶奶的经历证明她不相信鬼神,不惧艰难,她每天的这一习惯是一种寄托,是一种至深大爱。
年12月19日,奶奶病故。安葬时,胡屯人民公社的领导参加,十里八村上千人为她送行。
战争年代,奶奶为部队捐款、捐物、捐粮,送子、送孙上战场杀敌。和平年代送孙子、孙女参军保国家安全。这就是奶奶的胸怀。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册上,虽然奶奶没有留名,但她为革命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年8月,徐宝珊的遗孀黄步云(中)、儿子徐升之(右后)、儿媳张梅卿(左后)及孙子、孙女
五
20世纪80年代初,徐家四代60余口人,成年人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我们这一辈兄弟姐妹共23人,其中有11人参过军。作为烈士的后人,我从小听着3位为国捐躯的伯父的英勇事迹长大,将为党为民的理想信念种在了心底。
年我应征入伍,选择跟随前辈步伐,实现我的保家卫国梦。由于积极上进,连续两年获得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我退伍回家,被安排到茌平县计生局工作,先后任科员、科长、副局长、局党组副书记和茌平县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一干就是23年。其间,我15次被评为省、市、县各级“先进工作者”,6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省市计生系统评为“模范通讯员”等。荣誉的背后是我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奉献,更是我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
年4月,我调任茌平县党史办主任一职。为了永远纪念那些为了共产主义和人类的解放事业而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我们搜集、整理、编辑出版了《信仰的力量——茌平烈士专辑》。该书共收录名烈士,并将其中98名烈士的简略事迹进行记述。
年11月,我调任茌平县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一职。年4月,我被调至茌平区人大常委会工作。
年9月3日,大伯徐宝珊的长子、87岁的大哥徐升之作为抗日英烈子女,受邀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大哥坐在17号车老兵方队当中,该方队由抗战老兵、抗战支前模范、著名抗战英烈子女共65人组成。
受阅仪式后,大哥难掩心中激动:“当我们烈士子女和抗战老兵、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第一方队行驶在天安门广场时,看到习主席站起来向我们挥手致意,广场两边的群众挥舞着国旗、鲜花,我知道这是向老兵们致意、向革命先烈致意。我们要教育后代们,一定要勤奋工作,为国家多作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清明的风徐徐地吹,和煦而绵长。作为革命先烈的后人,虽然没有生与死的考验,但是依然要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在本职岗位上踏实奉献,将前辈的理想信念融入自己的血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年9月3日,徐宝珊的长子徐升之(前排右)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本文刊登于《军嫂》年第4期,图片由作者提供)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新刊抢鲜看丨英烈精神不朽后人接续奋斗——年第4期《军嫂》封面、卷首语、目录
编辑:牛鹏飞
制作:崔馨月
“军嫂微平台”(junsaozazhi)为《军嫂》杂志社唯一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