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万物皆可熏酱。在属于熏酱的厨房里,世间的各种吃食被零敲碎割,逐一炮制:熏鸡、熏猪、熏牛羊,熏肠、熏肚、熏心肝,熏尾、熏鼻、熏耳朵,统一的咸口烟香,不同的质地口感,共同构成了关东熏酱的特色。春节脚步渐近,城里各大熏酱店门前排起长队。尽管天寒地冻,走近位于长春市朝阳区某宾馆开设的熏酱档口,人们还是会被蒸腾的热闹气氛感染。熏整鸡,酱牛肉,拳头大的四喜丸子,旧旧的铁盘泛着岁月的光。人到中年的售货员挥舞着长柄铁勺,按照客人的要求拣货,而后上称、算钱,有条不紊,举手投间中透出老字号职工的底气和派头。这是长春市的老居民区,买货的多是附近的居民,延续的也是老长春的生活习俗。67岁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住在附近,这里的老字号熏酱熟食,他和家人吃了很多年,看中的是方便和放心。“年三十晚上,熏鸡撕开、酱牛肉切好装盘,这就是一道好菜,大人孩子都爱吃。”熏酱,堪称东北地区重要的“有烟工业”。不少开门迎客的熏酱饭馆干脆自称“熏酱工厂”。某种程度上讲,“工厂”二字名副其实,一是产销量大,制作流程标准又专业;二是熏制过程烟雾缭绕,确实有老式工厂的派头。专业厨师告诉记者,东北地区工艺一般为先酱后熏,酱与卤的制作工艺基本相似,用酱油为主调成酱色汤,加具有芳香味的秘制调料,将原料加工成半熟或全熟,再将熏制材料用旺火在短时间加热,形成一种独特的烟香味。料足、色深、味重,熏酱菜的特点是接近东北人的传统口味偏好。下酒又下饭的熏酱小食,也成为关东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熏酱菜品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以老字号“真不同”为例,年,胡运昌先生在长春头道沟开了一家酱肉铺,由于酱肉质量上乘,花样翻新,买卖非常兴旺。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真不同酱肉故事》中曾讲述,溥仪和他的皇后婉容一直对熏酱肉、鸳鸯小肚等熟食非常喜爱。有一次,溥仪品尝到胡运昌家的熏酱肉,赞曰“和别人家对比,味道真不同”,“真不同”的名号就此产生。年,真不同酱菜40例被编入《吉林菜谱》,其中真不同酱肉、熏肉、叉烧肉、砂仁肘子等特别具有地方风味。多年来,东北人春节的餐桌上,多少总会带上一点“熏酱味。”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熏鸡杂鸡架、熏豆腐皮这类便宜的食品曾经备受青睐。熏酱带来独特的烟熏甜香,让寡淡食物焕发新生。那时,冷风中,主妇在熏酱档口前呵着冷气排着队,眼望着橱窗里的美味,计算着兜里的钱;灯光下,老太太燃起灶火,守着烟雾缭绕的锅灶,等待着美食出锅。对那时的人而言,办年货是一项复杂、艰辛的事业。又是一个春节。如今,熏酱店的玻璃罩子里,陈列着各种熟食肉品,这是大家都消费得起的食品,也仍旧受到人们的欢迎。中国年,熏酱味,在漫长的时光里,这是一缕温暖、醇香的人间烟火气。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陶连飞编辑:赵树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