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景春开起酱菜厂带着残疾朋友奔小康

西丰县凉泉镇德胜村有一个不服输的残疾人朋友,他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创业故事远近闻名,他就是今年56岁的刘景春。刘景春虽然视力有残疾,但是他凭借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毅力,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说起刘景春的经营项目还真是贴近生活,那就是咱们东北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品之一——咸菜。年,刘景春和妻子决定结束在外打工漂泊的日子回家创业。经过多方考察,心思细腻的刘景春发现制作大酱咸菜的成本低、工艺简单而且市场大,于是决定自己开一家酱菜厂。

说着简单,做着难,在选择创业项目上刘景春着实是费了一番心思。“现在生活好了,自家做咸菜的也少了,特别是市场上用纯大酱酱出来的咸菜特别少,我丈母娘是满族人,在这方面有独特的手法。”刘景春对记者说,他先是用自家的一部分地种上咸菜原材料,也不用化肥催产,收获之后全家动手做成样品,送到西丰、铁岭的市场上销售,没想到市场效果非常好。就这样,一家从原材料生产到加工制作再到最后销售为一体的酱菜厂建了起来。

用时仅两个月,刘景春的丰厚园酱菜厂诞生了。酱菜厂顺利建成并试产成功后,他带着自家生产的酱菜样品跑市场、找客户。由于酱菜市场需求量较大,产品又极具东北特色,其生产的酱菜供不应求。眼看着市场仍有潜力,刘景春又投入资金,扩大了用地和用房,并找来同是残疾人的朋友进行酱菜制作和包装,按小时计算每小时8块钱,一个月挣到元钱。刘景春说:“之所以请残疾人来干活儿,也是想给他们一个改善生活的机会。以后我还想把这个厂子继续扩大,最好是规模能达到三亩多地的大厂子,那时候上机械化,多解决几个残疾人就业问题,为他们造福。”

目前,刘景春的酱菜厂已有15名残疾人员工,每月能拿到工资是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的。酱菜厂的员工宋桂君对记者说:“我的视力不好,想出去打工也是困难重重,现在的工作我能适应,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心里踏实。”另一位员工于德海也对记者说:“这个酱菜厂把我们残疾人都召集到一起真挺好的,挣点生活费给我们乐坏了。我腿不行的,胳膊能干,坐着干活儿,一个月能给我们开一千六七呢。”

对于刘景春而言,现在的酱菜厂已经不只是自己的事业,更是残疾朋友的谋生路。为了做好酱菜厂,他凡事亲力亲为,要腌制的菜都是绿色种植,制作大酱的时间和方法都要严格要求,提高厂里的工作效率等等,刘景春严把每一道关口,确保酱菜质量始终不变。因为厂里雇佣的都是残疾人,刘景春还时刻想着怎么能减少他们的工作量。于是,他自己做起了操作机器,厂里的洗菜机和制酱机就是他自己做的。刘景春深知,酱菜是一个门槛较低的行业,要想长久生存下去,保证质量和适度的创新是唯一办法。也正是这个始终没变的初衷让他的酱菜厂在风风雨雨中走到今天。刘景春对记者说:“我一定要把酱菜厂搞得红红火火,带领更多的残疾人脱贫,一起奔小康。”(铁岭日报记者杨洋)

来源:中国铁岭网

残之家残疾人信息

政策补贴征婚交友投稿...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