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酱菜的老王朱大平

白癜风症状及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1365.html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支持

卖酱菜的老王

作者:朱大平

老王从湖北监利来天津卖酱菜,卖了八九个年头。老王五十多岁,个头不高,但非常壮实,一看就知道身体好。老王爱干净,虽然卖酱菜,穿的衣服始终干干净净,头发梳得水亮,往后分着,好像抹了点头油,其实没有,完全是老王的头发发质好,自然水亮。一双旧皮鞋也和老王的穿戴很搭配,干干净净,擦得很亮。老王脾气好,对谁都一副笑脸,和和气气,这种好脾性,为老王的酱菜摊带来了好生意,加上老王卖酱菜比较厚道,从来不缺斤少两,周围的住家都喜欢到他的酱菜摊买酱菜。干净、利落、清爽,和气,老王做买卖把这几样都占全了,难怪生意好。况且古人说和气生财,他天天都和气,生财真是一点没有错。

老王卖酱菜的车上,放满了大小相同的陶罐,陶罐里装着各式酱菜,一个个盖子盖住罐口。这些酱菜有酸辣豆角,酱辣黄瓜,酱大青辣子,韩式辣白菜,辣萝卜条,酱豆腐,酱海带丝……以及很多不知名的其他酱菜。这些酱菜,我都很喜欢吃,尤其酱大青辣子,韩式辣白菜,酸辣豆角,是我最喜欢吃的。老王卖的酱菜,很多是他自己做的,因此看起来很干净。他的酱菜车也收拾得一尘不染,清清爽爽。他告诉我,他和老婆在福姜道租了一处小房子,有个小院,他们两口子就在小院子里做酱菜。

“我没有别的本事,就是实实在在做点手工活,赚点辛苦钱。一家老小要吃饭,不干活哪里来钱呢?女儿还小,在老家上小学,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有办法啊。”老王总是这样对我感叹。临了他喜欢补充一句:“其实,现在这个社会,只要你肯下苦力,不怕吃苦,舍得做,舍得出汗,饭还是有吃的。不像以前,没有饭吃,那是真的穷,真的没有饭吃。年轻时在老家,正经挨过饿呢,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到处借米,回来做饭给我们兄弟吃。菜就更别提,一两个月吃不上一点肉。唉,那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卖酱菜,发财没有,温饱是可以解决的。”

我问他:“你酱菜的技术在那里学的?”

“嗨,我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穷,我一个叔叔在浙江那边学了这门技术,看我在家闲着,就教给我了。夏天做酱菜还好,冬天做酱菜,两只手冻得像红萝卜。”老王这样对我说。

经常在老王的酱菜摊买酱菜,一来二去,我和老王就混得很熟了。每次买完酱菜,我总喜欢对老王说:“老王,给我的酱菜里舀点酱菜汁,不然,酱菜干了味道不好。”一听这话,老王总是乐呵呵地对我说:“没问题啊,给你多舀点。”买完酱菜,提在手上,站在他的酱菜车旁边,我喜欢和他闲扯几句。那种娴静的快乐生活,让我对老王充满好感。

当他知道我是湖南人时,顿时喜笑颜开,两眼眯成一条线,高兴地对我说:“湖南和湖北是半个老乡啊,过了洞庭湖不就是你们湖南吗?”我同样高兴地回答他:“可不是吗?湖北我去过多次,也喜欢那里的风景啊!”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可不是吗?我和老王虽然隔着洞庭湖,其实,还算是老乡呢。诚实、厚道的人,走到哪里都是老乡,因为早已经在心里认定了。

作者简介

朱大平,湖南宁乡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天津市文博学会会员,天津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津市舞台艺术评论员。历任天津戏剧博物馆研究馆员,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中心副主任、艺委会副主任,天津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系主讲教师。编写过大型历史剧和现代剧《燕丹子》《绝不宽恕》《子曰》《地球是圆的》等,撰写过多篇历史考据文章,数十篇戏剧理论和评论文章,以及编写了天津人艺多位著名表演艺术家传记,参与编写《中外古典名著欣赏辞典》等,发表过戏曲论文多篇,电影评论文章多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