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婧瑜
从充满乡土特色的农家院到主营安阳本地特色餐饮的饭馆,从入住率明显回升的星级酒店到网红街上经营安阳特色的小店铺,今年的“五一”假期,随着我市文旅产业的强势发力,与之有关的“吃住行游购娱”消费市场迎来了“收金揽银”的好时节。“五一”期间,我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2亿元,与年同期相比增长42.17%,远超全省旅游总收入1.75%的增幅,其中全市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较年同期增长了9.8%。
5月19日正值“中国旅游日”当天,记者走访了几个与旅游相关的商家,回看“五一”旅游市场的火爆怎样带旺消费市场。
节后的县前街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下午4时,古城内的南北酒家在静谧的传统院落里别有一番韵味。“我们店从3月9日开业到现在才两个多月,正赶上了‘五一’假期的好时候。平时也就周末和晚上生意好点,‘五一’假期那几天,从中午到晚上就没闲过。”服务员郭凤清一边收拾店铺,一边向记者介绍,县前街上有好几处小酒馆,南北酒家算是规模比较大的,有上下两层楼,6个包间,顾客以本地人居多,“五一”假期随着游客增多,店铺的营业额比往常增加不少。
同样是小酒馆,有着多年历史的西华门老酒馆则更有安阳味儿。小店的老板束文芹说:“我们在县前街广场旁边,又挂着百年老店的牌匾,不少游客都会进来看看,还有旅行团的导游带着进来讲几句。客流量大了,那生意自然就好了。”通过古城保护整治复兴工程,县前街成为又一处网红打卡地,“五一”假期吸引大批游客观光游玩。“希望政府能组织点文化活动,让更多人来到县前街,旅游发展了,我们的生意也就好了。”束文芹期待道。
在经营安阳本地特色酱菜和糕点的彰德南锦泰,旅游带来的增收更为明显。店铺的经营者常卫勇向记者介绍,今年“五一”期间他们的营业额实现翻番,很多外地人点名要安阳本地酱菜和糕点。店铺也提前准备了礼盒包装,作为代表安阳的城市伴手礼供游客选择。“5天假期,几乎每天从中午11点忙到晚上11点,我们店里就没有断过人。人多的时候,我们这个小店都挤不动,大家最爱的糕点是咱本地的马蹄酥,酱菜是甜辣萝卜干,礼盒的销售情况也特别好。”常卫勇乐呵呵地说。
走出县前街已是傍晚时分,华灯初上,色彩斑斓的仓巷街上已经有游人驻足留影。“没想到今天不是周末,来仓巷街玩的人也不少。‘五一’期间,我带着外地朋友来玩,晚上几乎走不动,孩子想体验文创手绘活动都没排上队,有些遗憾。”市民陈华生所说的文创手绘活动,则是我市文旅部门针对“五一”假期开展的公益文化活动,目的就是增强游客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让仓巷街的文化味儿更浓。手绘活动的主办人李爱菊向记者介绍,她已经连续几年在仓巷街开展类似的手绘文创活动,游客只需付材料的成本费就能免费学习。为此,她设计了很多代表安阳标签的图案,希望能有更多游客把安阳符号带到全国各地。“今年明显感觉到游客变多了,外地游客更喜欢有安阳符号的文创产品,我们的活动效果特别好。”李爱菊说。
说起旅游带动消费,就不得不提起“吃”。粉浆饭、炸血糕、三不沾……每一样都是属于安阳的独特城市记忆。在位于德隆街的盛德利东区示范店,“五一”假期的火爆程度可谓“一位难求”。“节前,我们就通过媒体了解到我市今年的旅游政策,预想到生意会好,可是没想到会这么好。”该店经理张孝民说,“5月1日当天上午10点,就有人上门定位了,晚上甚至有很多等位的顾客。饭店个餐位,几乎每天都能接待八九百人,这就相当于翻倍接待顾客。”
以安阳本地菜为经营特色的盛德利,反映了“五一”期间安阳餐饮业的火爆。从顾客的消费习惯可以看出,今年安阳旅游市场增加了不少外地人,特别是北京、天津、郑州等地的游客。张孝民说:“咱安阳人一听说客满就换地方吃了,可这些大城市的游客对等位已经十分习惯,所以我们大厅的翻台率也提高不少。这得益于咱们政府前期的宣传推介工作,希望咱安阳的旅游名片能越叫越响,我们餐饮行业也能越来越红火。”
本文来源:安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