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广南酱油
广南酱油,又名清酱。原称“涌丰号”酱油,是地方传统调味品。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曹家和蒙家创办酱园,有“曹清酱”与“蒙清酱”之称。业主曹文彩夫妇自清同治二年(年)始建缸生产,其子曹绍武继承父业并扩大生产,后由他的儿媳掌握配方,继续保持产品质量。30年代“涌丰号”还在昆明东寺街设店铺经销。进入公私合营后,“曹清酱”的配方被保留下来,年7月以后,国营糕点厂、酱菜厂和莲峰粮管所各有一个车间生产广南酱油。
广南酱油特点之一是对投料季节选择性很强,非常重视最佳投料期,且发酵周期为一年,故能较好地使原料中蛋白质充分分解为氨基酸,使产品脂化较好而达到鲜甜香醇;另一特点是利用自然菌群的作用,使多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互相拱促,在熬制时加入适量的蜂蜜和比例较大的糯米饴糖,产品浓度一般为34—36度,呈深板栗色,酱汁色黑透红,味香回甜,浓郁爽口,久贮不霉变,是炒菜、凉拌菜的优质调味品和添加剂。原料选用黄豆、糯米、麦芽、红糖、蜂蜜、麦麸等合制,色鲜味美。
02
广南辣酱
广南辣酱,以每年夏末秋初,即农历七、八、九月,选用刚采摘的新鲜肉厚大红辣椒,加大蒜头、食盐等,经剁碎、磨酱、装缸封口发酵等工序制成。在生产过程中忌沾油脂,讲究卫生,一次生产,长年保存食用。其品呈鲜红色,香、酸、甜、辣各味俱全,广南居民每餐必备。或作酱菜,或作调料,是提味、提鲜、上色的佳品。
03
广南山茶油
油茶树的主产品是茶油,是广南县乃至全省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据《广南县志》记载,从年起,仅板蚌全乡造林树种主要就以山油茶为主。年10月,牛皮乡(现板蚌乡永怀村委会)的万亩连片油茶山,被中央政务院(现国务院)授予“茶油生产奖”。榨出来的油,不含任何人工合成物质,清香醇正,且耐贮藏,富含油酸、亚油酸和茶多酚等对人体有益的18种氨基酸和12种微量元素,被誉为天然血压调节剂,是人类21世纪理想的天然绿色健康食品,营养价值极高。
广南山茶油色清明亮、味香可口。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被称为东方的橄榄油。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蒸、榨油、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
04
广南豆豉
豆豉分青豆豆豉和干豆豆豉两大类,特别以青豆水豆豉最受欢迎。辣酱鲜红,豉仁嫩绿,红绿相间,望之即令人食欲大增。用它作配料烹调鱼肉,别有风味。
参考图
青豆豉的特点是青,必须选取七、八成成熟的大豆青株,剥出鲜豆米,趁鲜制作,才能使豆鼓清香鲜嫩。制作青豆豉,在每年七、八月间。那时,大豆青株割回家来,晚饭后,三家五户,在街头巷尾团团围坐,男女老少,亲朋邻里,乘夜剥豆,以不失鲜。
豆豉以者兔、者太、底圩用九龙山的泉水制作的最为上乘,但产量甚少,只是农家用以馈赠至亲好友。
05
广南酸汤
广南的酸汤是壮乡传统调味品,喝起来又开胃又有香味,在于它都是用野生芹菜或红青菜洗干净以后放在瓦缸里(有的还加香椿、青蒜叶等),加入米汤腌制而成,腌出来的酸汤颜色粉红,具有天然的香味,喝一口沁人心脾,令人赞不绝口。是吃凉卷粉、岜夯鸡不可缺少的配料之一。
06
广南花椒油
花椒盛产于广南县的莲城、珠琳、者兔、底圩、者太等乡镇。可孤植又可作防护刺篱。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种子可食用,又可加工制作肥皂。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能食用。
参考图
花椒油,从花椒中提取呈香、呈味物质于食用植物油中的产品。浅黄绿色或黄色油状液体,可有微量原料性沉淀,具有花椒特有的香气和麻味。厨房炒菜喜欢在出锅时加少许花椒油来提味、增亮。做法:色拉油烧至9成热加入花椒炸至出香,捞出花椒后晾凉即成。
07
广南草果
草果,在广南盛产莲城、珠琳、八宝、那洒、杨柳井、者兔、底圩、者太等乡镇。质坚硬,破开后,内为灰白色。气微弱,种子破碎时发出特异的气味,味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红棕、气味浓者为佳。10~11月果实开始成熟,变为红褐色而未开裂时采收,晒干或微火烘干。
参考图
适宜生长于略荫蔽而潮湿的阔叶林中土质肥润的地方。茎、叶、果均可提芳香油,用作调味香料。草果有浓郁的辛香气味,用作烹调,能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特别是烹制鱼、肉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草果还是配制五香粉、咖哩粉等的香料,是食品、香料、制药工业的原料。
来源映象文山、广南县政务网
编辑刘榕杉
原标题:《广南这些调味品,你都吃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