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省茶掌柜和入门级茶友,时常混淆的十个白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昨天的晚上的大消息爆锅了。

虽然当事方立刻否认,但是,吃瓜群众们早已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不就是中国版的克林顿和莱温斯基么?

犹太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名著名的大力士,他叫参孙。他天赐神力,一个人能砸开城门,徒手击杀雄狮。敌人都拿他没办法。

但他也不是没有弱点,他喜欢美女。

敌国送了一名貌美如花又温柔多情的女子给他做老婆。这名女子给他生下了孩子,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有一天,沉浸在柔情蜜意里的参孙,终于经不起老婆的软磨硬泡,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只要剪下他的头发,他的神力就会消失。

于是,他被剪光头发,挖去双眼,关进了监狱。最后抱柱与敌人同归于尽。

再神勇的阿喀琉斯,身为神的儿子,一旦被人发现了脚有死穴,照样被敌人一箭射杀在战场上。

在古代,美女间谍杀人的故事,比比皆是,西施貂蝉,名贯古今。

看来,现代人还是应该读点史书,以史为镜,才不轻易被人拖下马。

大清早就来八卦,村姑陈有点对不住大家。

下面就接续着昨天的话题,讲一讲那些时常被不怎么去产区的茶掌柜和刚入门的茶友所误解的、关于白茶的基础问题。

白茶常识错误六:白牡丹的香气有酱香吗?

当然没有!

白牡丹又不是茅台酒,怎么可能有酱香。

说这话的人,怕不是个酒鬼吧。

酱香,应该是像酱菜酱瓜、腌菜、梅菜干之类的气味。这种酱香不是植物本身会携带的,是植物被人工加工的过程中生成的,是植物被加水加温之后发酵而成的。

若在白牡丹里闻到酱香,那只有一种解释,这茶水分超标,过度发酵了。

水分是如何进去的呢?

有两种可能,一是制作的时候水分就不达标,时间一长超标的多余水分就让茶叶发酵了。二是储存的时候环境潮湿,白茶吸了水,就发酵出酱菜味了。

正常白牡丹应该具有哪些香型呢?

白牡丹这个品类里,按等级不同,香气也是有细微差别的。

普通白牡丹的香气,应该是浓郁的花香+草药香+竹叶香,品质好的还有较弱的毫香。

特级白牡丹(牡丹王)的香气,应该是毫香为主,花香为辅,尾调是草药香和粽叶香。

为何白牡丹的香气还分等级?

因为茶的香气与它的外形构造有极大的关系。

新茶的叶片里主要是花香、其次是竹叶香和草药香,以及粽叶香。

新茶的芽头里主要是毫香,其次是花香和粽叶香。

普通牡丹是一芽二叶,芽与叶同长,或者芽短于叶,属于叶片大于芽头,叶片多于芽头的相貌特征。

它的香气,自然就是叶片里携带的芳香醇为主,芽里的芳香醇为辅。

而牡丹王的特征是一芽一叶,芽头秀长,叶片窄小,它的香气,必然就是以芽头里的香气为主,叶片里的香气为辅。

白茶常识错误七:白茶里的青味能转变成花果香?

直播的茶掌柜说,他喝的建阳白牡丹,有股青味,但不怕,这股青味未来能转化成花果香。

这话吓出了村姑陈一身冷汗。

这短短的十来个字里面,居然隐含了两个大的知识点的错误。

第一个,是白茶有青味。

第二个,是青味会转化出花果香。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白茶会不会有青味?

青味,是一种类似于青草的清香气息。

小区里做绿化,有一种割草器,工人背在身上修剪小区里的杂草,一开动马达,蜂鸣声很大,几秒钟就青草四溅。被割裂的青草叶片与茎,从横切面流出汁液,散发出浓浓的青草气息。

这位茶掌柜说在白茶里喝到的青味,应该就是指小区里用机器割杂草时,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青草气味。

这种味道,在白茶的成品茶里是不应该出现的。

如果出现,那只有一种可能,这茶没烘干,还是半成品。半成品,水分超标,不符合上市销售的标准。

第二个认知错误,是青味会转化成花果香。

青味,就是青草味,是茶没有烘干,仅是半成品才会出现的气味。就像青豆,是有青味的,当它被晒干,成了干豆,再炒过,成为炒豆子,它的青味就消失了。

这种青味,未来是不会转化成花果香的。它只会被茶叶本身的超标水分影响,转化成水味或者梅干菜味。具体会生成哪种味道,要看具体储存的环境以及温度和湿度。

花香,是茶叶里面自带的,天生的,是茶树的品种和茶树的生长环境赋予它的独特香气。它是白牡丹、寿眉和部分银针制作好之后就会形成的香气,不是靠未来的陈化转化出来的。

果香,不是白茶天生的香气,是经过破壁之后,果胶大量流出而,再经过储存陈经出来的。它是优质的白茶饼陈化几年之后才会形成的香气。

如果品质不好的白茶饼,陈化多年后会形成果香吗?有的也是会的。但香气较淡,不如品质好的白茶饼香气浓郁,闻之心情愉悦。

白茶常识错误八:从叶底能看出白茶的发酵程度吗?

从白茶的叶底,能看出一款白茶的发酵程度来。

以白牡丹为例,叶底颜色泛红的,就是发酵过重的,是工艺不好的。叶底颜色黄绿的,就是正常微发酵的,是正常工艺的。

当然,秋茶不能以叶底泛红这个标准来定义发酵程度,来判定工艺好坏。

因为秋茶本身就受日光照射强,本身叶片内花青素就较多,叶绿素较少,本身青叶就呈现嫩绿色。

加之秋茶晒制的季节,日照强于春季,温度也高于春季,故秋茶的叶片颜色,呈现出自然的五彩色——是秋季大自然的标准色,层林尽染,芳华吐露。

而春季白牡丹,天气凉,温度低,光合作用不如秋季强,叶绿素含量丰富,颜色自然是绿的,若观察叶底发现有叶片泛红,那就是渥堆发酵了。

这样泛红的叶张,是制茶师偷懒的铁证。

白茶常识错误九:喝白茶就得用大壶泡?

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在茶馆里专门给客人续水的人,叫做“大茶壶”。

这次听到直播的茶掌柜说喝白茶就得用大壶泡,很是惊叹了一番。

自己一个人坐着喝茶,还说白茶用大壶泡的人,想来是没有喝懂白茶的香与韵的。

很多人,觉得白茶淡。觉得它香气淡,汤水也淡。村姑陈觉得,这是对白茶认识的误区。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遇上好白茶的缘故。

觉得白茶淡的人,选择用大壶泡。

理由是,白茶反正淡,大壶小壶泡都一个味道,大壶还能多泡一点出来喝,省了不停注水出汤的功夫。

看吧,喝不懂白茶的人,就是把白茶当成凉茶在喝的——我们夏天在家里煮凉茶,可不就是把大团草药洗干净,扔到大锅里煮开,再放凉了喝吗?

一锅够全家人喝一整天的。

在这里,村姑陈还是要苦口婆心地告诉觉得白茶淡的看官,白茶不淡。君不闻,淡极始知花更艳?

你若是肯沉下心来,在一间静室里,洗脸净手,听一曲安静的古琴,再用白瓷盖碗,细细地泡一杯太姥山的新白茶,白牡丹也好,春寿眉也罢,那满满的花香,必定让你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感觉到舒服和惬意。

那一刻,身心灵的三重放松,是对现代人繁忙工作后最大的慰劳。

岂只珍珠慰寂寥?

白茶也可以!

白茶常识错误十:福鼎白茶味道淡,政和白茶味道浓?

有人说,福鼎白茶与政和白茶的区别,是福鼎白茶味道淡,政和白茶味道浓。

村姑陈深以为然。

然而,这个人又说,味道淡的茶,不如味道浓的茶好。

这一点,村姑陈就不以为然了。

说味道淡的白茶不好,味道浓的白茶才好,这是对白茶天大的误会!

正如喝白酒,高档白酒顺口顺喉,稠滑如浆,低档白酒辛辣刺激,难道大家也觉得辛辣刺激的酒是好酒么?自然不是。

那为何到了白茶这里,偏要认为味道浓的白茶才是好白茶呢?

原因在于,白酒流行这数百年,大家对它好与坏的标准,已经是耳熟能详了。而白茶方兴未艾,大家对它认识不深,才会有这样明显的误解。

连卖茶的茶掌柜都有如此误解,那普通的茶友,更是容易被深深误导了。

村姑陈要在这里重复申明一下,好白茶必定滋味清淡、稠滑爽口、香气浓郁、芬芳清甜、入口即化、柔若无骨。

而普通的白茶,味道浓郁,浓酽刺激,口感极重,喝过后舌面发厚。

劣质白茶

纯日晒太姥高山茶

两种白茶在口感上有如此的云泥之别,与其制作工艺是分不开的。

好白茶,是纯日晒晒出来的。日晒时,茶置于空气当中,利用太阳和空气的对流来进行慢慢干燥。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也吸收了大量空气中的细菌,这些细菌是益生菌,这就是未来白茶茶陈化过程中丰富芳香物质的来源、口感改变的来源。

而室内加温萎凋的白茶,它就不具备这种口感特征。它就像一件阴雨天洗的衣服,空气潮湿,衣服老也不干。穿在身上也粘粘的,不透气,不舒服。喝起来,口感不清爽,汤感混浊,咖啡碱含量丰富,滋味是十分浓烈的,刺激的。

咖啡碱含量多的茶,喝进去,对身体是不太好的。

正如红楼梦里,刘姥姥说贾母那杯茶,要是再浓点就好了。在场的贵族阶层们都笑了。

在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人都知道轻柔的茶才是上品,贫穷如刘姥姥者,只能喝浓浓的酽茶。

一枕新凉一扇风

今天八卦,去翻了咪蒙年轻时候的照片(当然,人出名了,有钱了,肯定会越变越美,五官与成名前似是而非,这点大家都知道),居然跟李麻花有八分相似。

吓死了。

把照片翻给李麻花看,她很不开心。

李麻花就是李麻花,只可独一无二,不能为人替身。

我杯中的这杯立秋寿眉,香气甜美,汤水柔滑,水波荡漾中,它仿佛也在赞同李麻花的观点:

我就是我,高山秋寿眉,只可独一无二,不能为人模仿。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