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县打造省城近郊“菜园子”,仅巴彦西集镇就有4个蔬菜种植合作社、栋蔬菜大棚,总占地面积亩,露地菜种植面积突破亩,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产业带。黄瓜、豆角、茄子、辣椒、柿子……这些咱家餐桌上的常规菜,产地可能就离咱不远,还有冰菜、养心菜、老山芹,你都尝过吗?
00:23在巴彦县西集镇常兴村杨树坡屯,有一个占地75亩的蔬菜种植基地,这里有45栋大棚和5栋温室。41岁的王平是常兴果蔬合作社当家人,就在前不久,她拿出15栋大棚与本地村淘电商明星李琛璨的“小样的春天”东北特产店签下供货协议,除了黄瓜、豆角、柿子等常规菜,今年还种植了冰菜、养心菜、老山芹等新品类。
1
与东北农大合作“新菜”上网卖
王平的大棚里,第一茬春菜马上就要上市了,她又赶忙播下第二茬菜的种子,破垄、撒籽、封垄一气呵成。
王平说,她不是本地人,后嫁到这个村的,所以没地。种植棚室菜的75亩地都是从村民手中流转来了,租期到年。当地政府鼓励农户种菜供给省城,每栋温室给补贴5万元,每栋大棚补贴1万元。随着果蔬生产规模扩大,有些果蔬需要冷冻储藏,王平去年又建了一座冷库,也获得了政府补贴。
指着一栋温室内的几种叶菜,王平告诉记者,这是她今年引进的新品种——冰菜、养心菜、老山芹。知道她是种菜大户,去年东北农业大学的“北方山野菜资源利用与生产化开发团队”找到她,并建立了特色种植合作关系,由对方提供了3亩地的种苗,王平按照规范指导进行田间管理作业,并详细记录反馈种植和生长细节。
冰莱
眼瞅着这批新品就要上市了,王平有点犯愁,“这些菜咱也没卖过啊,究竟该卖多少钱一斤?我没调查过市场呀,就只好上淘宝网和京东去看,并自己估算了一下产量,别赔上。”她又找到合作伙伴李琛璨商量,最终定价为:老山芹每斤20元,冰菜、养心菜每斤15元。王平信心满满,今年这批新菜,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肯定能成爆款。
2
订单式种菜全程摄像可溯源
除了依靠科技种植,年起,王平他们的合作社还开展了“家庭农场种植模式”,参与者只要每年交元,“就有三分地是你的,种的菜足够一年吃,你想吃啥就种啥”。参与者自己随时可以来打理,没时间农场可以免费代管,蔬菜下来后,通过快递直接邮寄到家,每周发货两次。
养心菜
添了这项业务,合作社12个大棚都安装了溯源摄像头,可以全天候监控田间管理及菜园长势状况。会员只要点开手机软件,就可以实时进行溯源监控,不少人因此成了常兴果蔬合作社的订单客户。今年的几棚香瓜、春桃柿子,都已被订购一空,大半以上的葡萄也都下完了订单。
马上就要到最忙碌的“摘菜时节”,特别是摘豆角比较费工,每到这个时节,合作社都要雇20多个村民来帮忙,长期雇工有6人,多是本村贫困户。经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协调,既解决了企业用工荒,又带动了贫困人口就业。
3
菜叶制酵素,有机种植“原汤化原食”
当地政府对种菜大力扶持,菜农们种出的菜越来越不愁卖了,价格也越来越好,大家开始考虑提升蔬菜种植品质。
当地每栋温室、大棚内都挂着粘虫板,菜农们说,蛾类等将虫卵产在菜上,就会生出菜虫,因为不能喷药灭杀,粘虫板是比较常见的防虫手段,为的就是有机种植、无农残。
老山芹
常兴果蔬合作社的地头上,摆着一溜儿大缸,每口缸直径都在一米半以上。王平说,这缸是她从一家倒闭酱菜厂收来的,现在用这缸加工酵素肥。
掰下的菜叶、破损的柿子、茄子都行,按一定比例,拌上红糖泡上水,闷在缸里沤俩月,充分发酵后,就成了种蔬菜最好的酵素肥。果实材料常带有种子,不能直接埋肥,就靠每口大缸过滤肥汁儿兑水喷洒,这种酵素肥蔬菜长得水灵,还没有药害残留。
去年冬天,巴彦县组织菜农到东北农业大学观摩,菜农们大开眼界。菜农们说,学技术、长见识的机会对他们非常重要,很多新技术、蔬菜新品种都是这样学来的。
巴彦的“省城菜园子”正朝着高效节能、科学高产种植迈进,很快,更多高品质果蔬将陆续安全健康地输送到我们的餐桌上。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罗彦坤
编辑:刘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