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爱做饭的年轻人,养大千亿级宅食品市

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观潮新消费,作者

螺蛳,编辑

紫苏

同疫情肆虐的年初一样,年的开年也称得上不寻常。

年春节或许是很多在外谋生的年轻人,第一次无法回家过的年。

虽然“就地过年”从物理上屏蔽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攻势,但留守七天到底怎么吃饭却成了厨艺趋近消失的90、95们新的难题。

“动手是绝对不会动手的”,93年的刘浩对观潮新消费表示。根据这位资深宅男的说法,他早已为自己囤好了两大箱的方便粉面,至于年夜饭的饺子就用速冻的解决。

“刘浩们”已经释放出一个信号,方便粉面、速冻食品、自热食品这些在年火过一波的“宅食品”,或将在年继续大杀四方。

翻滚吧,粉面君

都说众口难调,但“泡面+火腿肠”却意外的做到了全国统一。

要知道在走南闯北全靠一节绿皮车的90年代,方便面已经凭借开水泡出来的致命香气毫不低调地植入了国人的美食记忆。此后,整个方便面产业也走上了连续十余年持续增长的光辉历程。

数据显示,从年到年,我国方便面市场飞速增长,从亿包增加到.7亿包。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年,中国内地和香港方便面总销量已经达到.2亿包,平均每秒打开包方便面。

但年后,方便面却遭遇了增长瓶颈,年,方便面的年销量已经跌至.2亿包,相当于回到了年的水平。

直观来看,是日渐壮大的外卖行业抢占了方便面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大打补贴战的-年,在“方便”上被外卖食品碾压的方便面品类转瞬间陷入萎缩。

但让方便面节节败退的根本原因还是“消费升级”。伴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大众的消费需求层次也水涨船高,更加便利、多元、健康的高档快餐更符合年轻宅家爱好者的期待。

而在从吃饱到吃好的潮流变化中,升级缓慢、转型迟钝的方便面,在年轻一代食谱中的权重不断沉降。伴随高铁提速,失去“车厢场景”则让方便面的处境雪上加霜。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入行业寒冬后,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传统方便面开始带头求变。核心策略无非是“我要悄悄涨价然后惊艳所有人”。

康师傅继年推出8元/桶的“匠汤系列”产品后,又在年上架了20元/桶的“Express速达面馆”。同时,公司年报中也频繁提及“新高价”、“超高端”等词汇,旨在以多规格、多口味的产品迎合消费升级的场景。

行动更敏捷的还要属老对手统一。公开资料显示,统一在年已经推出了单价10元的“冠军榜”,年紧接着上线了8元左右的“汤达人”。年-年,统一又相继推出了20元/桶的“满汉大餐台式半筋半肉牛肉面”和10元/桶的“汤达人极味馆系列”。

价格上去了,声量也恢复了。虽然社交平台上“连方便面都吃不起”的哀嚎此起彼伏,但高端方便面依然在传统方便面销量大幅下滑之际,走出了一条六亲不认的正向增长曲线。对于具体公司来说,高端产品也完成了重拾资本信心的重任。

财报显示,自年起,康师傅受产品优化组合、产品升级等积极因素影响,方便面业务的毛利率同比上升1.44个百分点至30.23%,净利率也同比上升14.63%至17.09亿元。

统一在年报中也提到,公司在不断研究与创新产品的前提下实现财务增长,其中净利润的增长幅度高达17.2%。

除去康师傅和统一两大龙头,“屈居”老三的今麦郎也有“一菜一面”、“老范家快餐面馆面”这样的高端之作。此外,在香港市场占比60%的日清食品,也在通过“出前一丁”这样的高端方便面选手争夺国内市场份额。

方便面忙着“老树开新花”,殊不知速食粉面早已不再是方便面一家的天下。

《天猫美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年来方便速食品类增速迅猛。通过现代化改造和口味优化,速食粉面这条新兴赛道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品类。

上升势头最猛的当属螺蛳粉。

在年前,螺蛳粉登上过爆款IP《舌尖上的中国》,也借助电商平台开过销路,但数据数据却并不好看。

但近年来,有柳州市政府撑腰的螺蛳粉换上了地方文化、中华美食的新内涵,在电商和各大社交媒体上获得了巨量曝光。再加上日渐成熟的行业标准和供应链建设,原本饱受争议的螺蛳粉逐渐甩开了其他的广西同胞,在速食粉面中一骑绝尘。

现在在淘宝搜索“螺蛳粉”,好欢螺、螺霸王等速食螺蛳粉品牌的月销量都在30万+,网红李子柒螺蛳粉更是达到了万+。

速食螺蛳粉还成功走上了征服世界之路。据统计,在全球疫情高发的年1-7月,仅柳州卖到境外的螺蛳粉竟然高达万元人民币。这个数目是年螺蛳粉全年出口总值的16倍。

螺蛳粉势如破竹,红油面皮、酸辣粉、拉面、米粉......表示不服。

《淘宝吃货大数据报告》显示,年线上酸辣粉消费人数达到万,增速高达%。其中,“食族人”的酸辣粉产品高居线上订单量冠军。

与众多网红品牌只攻线上的打法不同的是,食族人早期以抢占线下渠道为发展核心。目前食族人已经入驻国内商超、便利店、KA、新零售等终端渠道。在年3月,受疫情“红利”影响的食族人,出货量同比增长30%,GMV一度增长至万元。

代表速食拉面品类出战的是成立于年的“拉面说”。从产品上来讲,拉面说主推实体店定价30元起跳的“日式豚骨拉面”,并通过精准的口味复刻和20元的价格段奠定了“优质不贵”的品牌印象。

从渠道上来看,拉面说起源于线上,而后逐步向以便利店为代表的新零售渠道铺货,如今已经进入一线城市的部分传统商超,步步为营。在营销侧,拉面说则踩对了直播风口,以单月超过场直播、关联博主超位KOL的密度拉动销售的大规模成长。

数据显示,拉面说年销售额约万,年销售额2.5亿,年拉面说销售目标约6亿。在业务体量和增长上都是方便食品创业赛道一个绕不开的公司。

另一个无法忽略的公司是白家食品。

白家食品成立于,目前旗下有“阿宽”、“白家陈记”两大品牌,产品覆盖非油炸方便面、煮面、方便粉丝米线、自热食品系列、川味复合调味料、即食酱菜等,SKU达到个,迎合年轻人口味的红油面皮和成都甜水面是个中爆款。

公开信息显示,白家食品于年6月完成近两亿元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茅台建信基金、壹叁资本跟投,老股东同创伟业、彬复基金持续加码。

去年9月底,白家食品即传出启动创业板上市辅导的消息。如上市成功,白家食品有望成为国内市场方便食品第一股。

除此之外,还有空刻、霸蛮、顾大嫂等速食粉面品牌,将小众的地方粉面特色引入消费者的豪华速食“套餐”。

对于留守异地的年轻人而言,这些方便速食堪称一解乡愁的良方。

“冻”起来

一直以来,大众对速冻食品的感情都很复杂。在国人对美食的定义中,“新鲜”是十分重要的评价维度,而速冻食品很容易被贴上“不新鲜、不健康”的标签。

统计显示,截止年,我国人均速冻食品消费量仅为10kg,小于同期美国的80kg、欧洲的40kg和日本的20KG。另有数据显示,年国内速冻食品市场全年销额增长为3%,低于快速消费品总体市场5.3%的增速。

谁也没想到,让速冻食品“咸鱼翻身”的契机,竟然是疫情。

伴随全国人民进入居家隔离期,速冻食品在线上抢购的商品名单中名列前茅。

数据显示,年2-11月,天猫平台上的海鲜丸类、包点/面点类、水饺/馄饨、汤圆/元宵等速冻品类平均销售额同比增长%,平均销量同比增长%。其中,海鲜丸类销售额增长最高的月份增长甚至高达.1%,销量同比增长为.3%。

同样的盛况也反映在二级市场。

自去年疫情以来,主营速冻面点的上市公司“三全食品”股价从最低的12.15元涨至最高40.38元,股价飙升超过%。公司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三全食品实现营收52.04亿元,同比增长23.61%,净利润录得约5.7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

更“凶猛”的还有速冻火锅食料龙头“安井食品”。自年至今,安井的股价自59.93元飙升到.12元,走出涨超%的“一波流”行情。

财报显示,截止年Q3,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增,涨幅分别达到28.39%和59.17%。根据公司业绩预测,年全年,安井的净利润将高达6亿元,同比涨逾60.86%。

外部情势催生行业涨势,局内人也未曾停止创新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新老品牌基于各自的发展阶段,通过不同的战略侧重开辟行业新思路。

传统品牌忙于向年轻化、健康化、多元化转型。

早在年,在速冻食品业位居TOP4的湾仔码头就邀请女子组合SHN48代言,赞助了电竞战队EDG,并和国产二次元动漫吾聊诗社合作推出联名产品。

在速冻行业爆发的年11月,湾仔码头官宣明星杨洋成为其全新品牌代言人。艾漫数据显示,官宣后两天,湾仔码头品牌热度提升75.7倍,超过10月同品类代言平均水平和10月所有新增代言的平均水平,艺人热度贡献占比92.36%。

与此同时,湾仔码头还推出了含有胡萝卜汁、南瓜汁等天然蔬菜汁的新品“彩皮小笼包”,以及符合植物基趋势的低脂新品“植萃肉水饺”,以颜值、健康两张牌满足Z世代的消费需求。

前述的速冻龙头三全和安井则是多元化布局的代表。

以速冻水饺、速冻汤圆为主业的三全,在向馅饼、手抓饼、包点、春卷等多元化速冻面点延展的同时,还在以儿童早餐为核心场景,推出儿童水饺、儿童馄饨、炫彩小汤圆、水果馅元宵等产品系列。

而以速冻鱼糜、肉制品著称的安井食品,顺应疫情宅家趋势推出火锅食材“锁鲜装”,该款产品曾在年6月进驻薇娅直播间,一举创下21万份秒光、销售额超过万元的战绩。

在巩固速冻火锅食料阵地的同时,安井近年来也在速冻面点的边缘疯狂试探。根据安井食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