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金铭专栏特色陕菜之潼关酱菜

年八月,鲁迅老师在陕西省潼关县买得潼关酱莴苣十斤。这是鲁迅应邀赴陕讲学后返京途中事。鲁迅于七月七日离京,十四日抵西安。在西安讲学共十一次。期间,游玩了华清池、碑林、荐福寺及大慈恩寺;到易俗社看戏五次;还八次上街溜达旅行,采办拓片及小古玩多件。八月四日离西安,“乘骡车出东门上船,由渭水东行”,那时由西安燕上也许走水路,八水绕长安的盛况余韵犹存。鲁迅于五日晚泊渭南,六日晚泊华州,八日午抵潼关,买酱莴苣十斤,花一元钱。到郑州后换乘火车,十二昼半夜抵北京前门。十五日“晨访季市”,赠以西安小古玩、石本及“酱莴苣二包”。十九日“寄紫佩信及酱莴苣一包”。以上详见鲁迅全集第十四卷日志十三。

鲁迅来西安讲学时曾在易俗社看戏,这是很多人都晓得的一段旧事,戏曲界引为美谈,秦腔从业及喜好者更引觉得荣。但鲁迅曾买潼关酱菜一事却不为人知。潼关县政协在20世纪90岁月初曾编有潼关酱菜史一册,凡十余篇文章,五六万字,而无一字说起鲁迅。这是应该补正的。鲁迅云云的文明伟人,来陕西除对拓片、古玩及秦腔有兴味外,还对潼关酱菜产生兴味,一买成十斤,自食之余,又用做布施诤友的礼物,不管何如,对潼关酱菜也是一种美评,一份光芒。时下广告中多有宣扬某药某酒曾为天子御用的,我看潼关人能够也说一句:潼关酱菜,鲁迅买过。那所谓的天子有些还无从考订,而鲁迅其人及买潼关酱菜其事,倒是毋庸置疑的。

潼关酱菜以酱莴苣最好。紧要材料是本地产的潼洛川青芛,也便是莴苣。由于水土尤其恰当,又经菜农祖祖辈辈经心培养,这类莴苣老练后,皮老而心不空,笋肉酥香,表里一色青,腌制后稳固形,笋节两端不陷酒窝儿。人们称它为“铁杆笋”。加之腌制办法奇特,潼关酱莴苣色、香、味、形俱佳:光彩金黄,精巧平均,酥脆甜香,置于室内,不见物可闻到香味,有“十里放香”之说。除酱莴苣外,尚有八宝小菜、什锦包瓜菜以及面酱、咸酱、酱咸菜等多种保守产物。都富含维生素,宜于佐酒下饭,堪称素雅风韵小菜,优良保健食物。

潼关酱菜初创于清康熙年间,于今已有三四百年。最先的万新合酱园,为山洋人创办。后来又有万盛源酱园。盛时在潼关及华县等地开有二三十个分号。万盛源司理王子美年还到上海订制了印有酱菜花样及外文标识的铁盒包装。因品质上乘,销路很好。清光绪时被列为贡品。那时潼关建制为厅,也称厅笋。年获巴拿马寰宇珍贵产物博览会奖章。年西北五省区偕行业评选中,潼关酱莴苣名列第一,潼关八宝小菜名列第二。年潼关酱莴苣获陕西省优良产物称呼。年又被贸易部评为优良名特产物。比年来,潼关酱菜在发掘接受优良保守的同时,开采新产物,有新的提升。

“陕菜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