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市古镇兄弟俩的布鞋情缘

岳阳晚报全媒体通讯员杨志宏

湖南·临湘第四届江南油菜花节火热启幕!在欢快与热闹的万人花海中,许多熟悉又陌生的农村本土特产出现在这热闹场景里,农副产品有咸鱼、腊肉、梅干菜、堤蒿、十三村酱菜等等,在万人赏花晒景中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中有一处不到5平米特产展示区,围满了来来回回的人,只听人群中不停地有人高喊,还有41码的布鞋没有?帮我拿双蓝色的,再拿一双黑色,38码的布鞋我买三双要了!

人们带着好奇心凑近一看,5位身穿“聂市布鞋”传统手工布鞋围裙的80后,忙个不停。他们面前,摆满了用蓝色手提袋装着深蓝色布鞋鞋盒,艳阳高照下,布鞋的黑、蓝、绿、紫,格外醒目。色布鞋中就地垫鞋盒纸试脚中,游人们将皮鞋脱下,换上布鞋,显得轻松自在。

这就是曾经辉煌了一百多年,远销海内外的南派“老聂市布鞋”!走进杨波兄弟的布鞋厂,到处都堆满了各式各样拆解的布鞋,有9.9元一双的注塑塑料底的布鞋,有元至多元一双的老美华、内联升等品牌布鞋。

“大波,小波,我的布鞋研究完了没有?快还给我哟!”只见一位满头银发、精神抖擞的老人直冲鞋厂。外孙媳妇端上芝麻豆子茶,外婆一眼就看到锁在样品柜里那双花布鞋,“赶快拿出来给我,这是我76年前出嫁时,你们祖外婆含泪亲手送给我的嫁妆,和你外公一起走过了72个春夏秋冬,一辈子都舍不得穿!”听完外婆的话,大波,小波忙把布鞋递给外婆,她的脸上绽放出笑容。

杨波说,我们四兄妹初中未毕业就到浙江谋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做鞋,从学徒到师傅,从员工到上百员工的鞋厂老板,精通各种制鞋工艺。一路走来,创业中的大起大落,辛酸只有自己知道,但始终不忘记做好每一双舒适的鞋,去回馈我们的每一位客户。

杨波兄弟俩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记得十几年前到上海办事,偶然走进一家布鞋专卖店,发现“聂市古镇”生产的聂市布鞋,一打听即兴奋又失落,经理说:“你们聂市布鞋在上海、北京很受欢迎,很多店都有,不知什么原因现在不生产了,我们也拿不到货了,这几双都是以前库存的几双断码鞋,你们要都给你。”儿时他们常听外婆、妈妈提起,“聂市布鞋”是临湘响当当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兄弟俩想到,刚好自己几代人都是做布鞋,穿布鞋的,待时机成熟,一定要让聂市布鞋“重出江湖”,传承下去。

随着在外打拼久了,做鞋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落叶终要归根,年9月,杨波和弟弟决定放弃在外打拼的一切,迁回临湘聂市老家,一切从零开始,创业做布鞋。说干就干,年底四兄妹一家老小回乡创业,由于没有做鞋的特色产业链,任何材料都要从外省购进,想要做好聂市布鞋尚有困难,只能按二十年的发展规划,边生存,边发展。

万事开头难,厂房,订单,员工,花了很长时间才租到厂房,利用温州资源和联系湖南可搜索到的鞋厂,先从鞋面加工做起,全家齐上阵,边接订单,边培训员工,不到半年时间,鞋厂就拥有了60多名员工,注册了“聂市牌”、“聂市布坊”等商标。

然而祸从天降,温州拉货的货车爆胎发生车祸,温州老板直接断货,货款订单都没了,只能接湖南本土鞋厂订单,艰难维持到年底,很快厂房合同到期,房东要收回厂房,严峻的疫情,合作鞋厂资金链断裂,外贸客户订单取消。

杨波兄弟是不服输的人!没厂房自己建设,引进布鞋设备,边研发,边找材料。年,他们搬进新工厂,快马加鞭干了起来。一家人每天都在头脑风暴中,探索“聂市布鞋”该如何定位,因为布鞋没有标准,从9.9元的纯化工布鞋,到多元一双的内联升老北京布鞋,将市场的布鞋研究得明明白白。“纯手工布鞋现几乎无人继承,有量无质,百年老字号“聂市布鞋”的招牌只许胜,不许败。”杨波说。

杨波兄弟俩反复探讨现代制鞋的工艺,既要保留价值高的老聂市布鞋传统纯棉千层底的透气、干爽、柔软、健康养脚的优势,又要解决容易上潮、见雨不能穿不耐磨的劣势,还要规避价廉的工业布鞋耐磨不透气、不吸汗、胶味浓烈不养脚的缺点。杨波说:“如果能把传统工艺的纯棉千层底,和现代高品质环保耐磨橡胶底结合生产,既适合开车,散步,居家,旅行的同时还可养脚。”

他们经过半年时间的反复选料,测试,定型,试脚,市场调研,终于做出了双样品,专门针对30多个喜欢穿布鞋的不同脚型和年龄阶段的人试穿体验,穿在脚上,个个都说不比某品牌布鞋差,可以批量生产,我们帮你推。

杨波兄弟俩制定了“聂市牌”布鞋的定位标准,加班加点赶制了多双布鞋,不到2个月就脱销断货了。他们还利用抖音线上平台,将布鞋销往全国各地,很多客户还表示,希望能够加盟“聂市布鞋”,共同发展,合作双赢!

杨波表示,现在虽然走出了客户肯定的第一步,当下要做的就是卯足劲,不忘初心开发更多健康环保材料的养脚男女款布鞋,把“聂市布鞋"百年老字号传承下去,让健康养脚时尚的“聂市布鞋”,在更多人的肯定与口碑下,走近更多人的生活中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