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三林有着腌制酱菜的传统,当地不少农家于黄梅小麦登场季节,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辅以豆粉,制成糕状或饼状蒸熟,放凉,让其自然发酵,随后辅以甘草,适量盐水从而成为农家自制酱菜的酱料。三林塘酱菜之所以味道好,原因在于它用料精细,做工考究,所选用的酱料,保持浦东民间酱腌传统法,长期日晒,使酱味渐入而仍保有原菜香的结果。
三林的酱菜生产历史悠久,名闻于世,其中小乳酱菜在明朝时被誉为发贡品,相传在明朝正德年间,官至江西参议的三林塘储昱,奉皇命监督重建,紫禁城的乾清宫,一起的同僚欲舞弊,遭到储昱的拒绝,查得为此节省了几十万两白银,他自己也立身清正,生活简朴,常以家乡三林塘酱菜佐以饭食,引起正德皇帝好奇,尝口以后,以为奇物,称赞不已,遂封为贡品。作为皇帝御膳,并被历代皇帝称赞。近百年来,三林塘的酱菜以历代相传的制作工艺和精湛的配料而享誉上海。如果你已尝过“三林酱菜”的话,就不能不为之食欲大动了。因为“三林酱菜”酱味足,鲜味真,食后爽口生津,增强食欲。鲜、香、脆、嫩是40余种“三林酱菜”的共同特点。
解放前,镇上有万泰酱园专门生产酱菜,当地农家也都在房前屋后的酱缸里腌制酱菜,几乎每户三林人家都有一手腌制酱菜的绝活,一九五六年镇创办了“三林酱菜厂”,聘请了三林民间最好的酱菜师傅,选用最上乘的蔬菜原料,精心制作极具上海口味的“三林酱菜”——酱渍大头菜、莴苣笋、萝卜、乳瓜、黄瓜。大头菜驰名最早,玫瑰桂花大头菜尤受人欢迎,制法仿云南大头菜,甜味而脆嫩,玫瑰桂花又香气袭人,此后品种也日益繁多,有桂花黄瓜、面酱黄瓜、白糖黄瓜、桂花糖瓜片。白糖瓜条、面酱包瓜、白糖乳瓜、甜酱乳瓜、虾油露乳瓜,桂花大头菜,紫香大头菜,五香大头菜。紫香片,上海大头菜,枣香官、咸小瓜、蒜苗等。
菜厂以改革开放为契机自行开发了30多种酱菜新种该厂生产的三林大头菜、白糖小乳酱瓜87年被评为县、局优良产品。三林桂花大头菜86、87年先后被评为市农机局优质产品。92年被市农会指定为菜篮子工程酱菜定点企业。98年被评为优质金奖。年被评为全国商品质量检测合格信得过产品。不少品种还出口日本、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三林酱菜”是上海传统产品,列沪郊百宝之一。年又获上海名优产品称号,在高价舶来酱菜和外地劣质酱菜充斥上海市场的今天,三林酱菜厂仍旧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生产少含或不含防腐剂的优质绿色酱菜,以其卓越的品质、低廉的价格、良好的信誉盛名于上海及全国各省市。
曹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