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一幢百年建筑尘封着漯河一个世纪的民

兴致盎然!赋打油一首

上海偶遇民国楼

百年漯河他最牛

食品大亨是元丰

思念善商阮雯衷

上海徐汇区永嘉路号,这幢楼的主人,在一百年前跟漯河有着千丝百缕的关系,这便是民国年漯河“元丰”蛋厂董事长;阮雯衷先生故居

低调的洋房也大有来头。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街,永嘉路上散落着各式花园洋房、石库门里弄、新式弄堂洋房等,欧陆风情浓厚,又充满海派风情。不少人熟知永嘉路上孔祥熙、宋子文故居、却不知道永嘉路号这里,还有个低调的洋房也大有来头——他是民国“禽蛋大王、粮食大王”,也是清末奉政大夫(从二品官员)阮雯衷私宅。

上海徐汇区永嘉路号阮雯衷故居

上海徐汇这栋楼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即年,是爱国实业家,中国禽蛋大王阮雯衷的故居,阮雯衷生于清同治四年年,卒于民国年。清未民国粮业大王”,浙江镇海县人,生于镇海庄市阮家村,幼年因体弱多病辍学在家休养。在宁波米店做学徒而谋生。年赴上海创办元丰粮号,又于宁波、汉口创办分店。清光绪三十一年,即年,在汉口创办元丰榨油厂,是汉口机器榨油最早企业!

上海徐汇区永嘉路号,阮雯衷先生故居庭院

光绪三十一年,即年,在汉口德国租界创办元丰豆粕制造厂。民国初年开办禽蛋业,于年在开封创办元丰蛋厂,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禽蛋厂,并在许昌、郑州设立分厂。年末在漯河煤市街(今公安街)设立漯河第一家实业公司,“元丰”蛋厂。并经营国内外粮食贸易,开办元顺运输公司。与宋炜臣、邵玉轩等都是好友。年因积劳成疾逝世于上海。热衷慈善办学。曾出资出资重修武汉黄鹤楼、吕祖殿等名胜古迹。在许医院。在镇海开办时中小学。并重修阮氏宗祠,今为文物保护单位。

漯河煤市街也就是今天的公安街,火车站出口往北,三尺门西边便是,这是煤市街(公安街)唯一留下的一座年代久远的建筑

据了解;为了解决农副产品的铁路运输问题,他亲自跑京汉铁路考察,最后阮雯衷开了个铁路运输公司,拥有在京汉铁路上有专用铁道停车线,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很支持。据编者了解,投资漯河“元丰”蛋厂,还有一段典故;阮雯衷经常来往于京汉铁路线,途中路过铁路沙河大桥,拥有开阔视野的他,把目光停留在漯河这个水旱码头。在上海滩打拼多年的阮雯衷深深意识到,漯河这个地方应该是投资的热土,故此阮雯衷走下站台,踏进漯河这片乡土经实地了解考察,经过深思熟虑,终于下定决心在漯河投资开办“元丰蛋厂”。这也是漯河有记录以来,第一家实业公司。

民国“禽蛋大王、粮食大王”,也是清末奉政大夫(从二品官员)阮雯衷私宅。漯河“元丰”蛋厂董事长、爱国实业家阮雯衷先生

民国元年(年)浙江镇海人阮雯衷在漯河煤市街开办“元丰”蛋厂,生产土干黄、干蛋白片等产品,出口到日、英、德等国。“元丰”蛋厂是漯河民国以来最早的食品加工工业企业。用“开山鼻祖”来形容也不为过。

围墙内这两栋始建于年老洋房,洋气得让你根本无法将它们和“清朝”联系在一起。阮雯衷故居,至今已经有年的历史了。

当时铁路都被洋鬼子垄断,为了增加竞争力,阮雯衷还前瞻性地采取了“以洋制洋”的策略,从外国购买先进机器设备加工农产品,再高价销售国外。而国内都是平价。据说当时粮号仅平汉、津浦两地所缴的国税,一年中就高达数百万银元。因为在公善事业中作出了很大贡献,当时清政府还曾授予阮雯衷奉政大夫、晋封通奉大夫从二品衔、赏戴花翎国学生等头衔(可惜没多久清朝就亡了)。所以说,这两栋老洋房还曾是通奉大夫及第,历史意义深重!

一战结束后倒闭破产。国内发生内战,阮雯衷在各地的工厂频繁被抢掠勒索,专用铁路车皮,也被军阀强行征用,以致运输中断,各厂相继停工。一战结束后(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阮雯衷最终因为外商找各种藉口对产品退货、索赔,拒收而倒闭破产。一代爱国爱国实业家的陨落让人唏嘘,但所幸他曾居住的洋房依旧保留完好,依稀还能透过时光一睹“禽蛋大王”曾经过往的辉煌!

民国蛋厂车间加工景象,不亚于今天的大工厂

据坊间纰漏;阮雯衷乐善好施,救助穷人,当年上海滩十里洋行也是人人皆知,杜月笙发家之后,对这位昔日的商界前辈也是恭敬有余。在漯河开办“元丰”蛋厂时候,阮雯衷逢到漯河就周济穷人,据说有一次阮雯衷来漯河商谈要事,看到街上的老苦民众,就慷慨解囊,吩咐随从给煤市街沿线干苦力的穷人分发钱财、干粮、以及衣物等。并沿着煤市街(公安街)一直往北站在沙河堤堰口,遥望沙河两岸,也是感慨万千!

见证漯河百年风云的民间书法家张先生

张先生今年高寿96岁许,酷爱书法,乐观向上,平时聊天总有一句话不离口,“感谢毛主席感谢党,让我过上好日子”!张老是鄙人往年交。对漯河煤市街蛋厂,商号、银号等买办,那是记忆犹新,张老出生在那个军阀割据,兵荒马乱的年代,什么苦日子都尝尽了,张老都经历过。在漯河街一度靠做苦力拉黄包车,维持生计,自食其力。对于民国漯河往事,张老最有权简述那段历史。据张老讲漯河蛋粉厂老板基本他都认识。京汉铁路在漯河设有火车站,勤劳朴实的张老,在煤市街出站口拉活,那些蛋粉厂老板一出站,就主动给张老打招呼,坐他的黄包车,那都是面熟的老主顾。当时漯河的蛋粉厂在全省全国都很有名,来往客商繁多,张老激动的说。

那么远在上海的富商为何不远千里来漯河投资建厂呢?这还要从漯河得天独厚的交通说起;“漯河为水陆通衢,久负盛名,各省仕商,游处其间者,不乏其人。”尤其至清末民初,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工商业日趋繁荣,周围各县货物星罗棋布,闽西北和晋东南以及沪、徽等南北食品,食盐等,多以这里为集散中转。漯河西有北舞渡码头,东有河上街码头,加以外地密商云集,京汉铁路贯穿南北城市,各大银号把钱庄业务同时也拓展漯河,为此食品加工业也陆续在漯河投资建厂。为漯河以后的食品名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终究注定漯河是领导世界潮流的食品名城!

由于阮雯衷“元丰”蛋厂在漯河的开办,知名度品牌战略的影响,加之漯河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廉价的劳动力,使国内数家大买办,大商行蛋厂移师漯河,络绎不绝的开办蛋禽加工厂,由此漯河也走上一体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深加工领域。例如蛋禽土干粉、生土干黄、干蛋白片等产品。在一百年前,中国应该有一个响亮名片;“中国蛋禽加工食品名城”。一百年后,又封了一个中国第一个食品名城。莫非这是前后一百年的约定?相信这一切并非是空穴来风!

民国三年(年),新乡“祥盛魁”银号在漯河兴建“祥盛魁”蛋厂,祥盛魁从清末到“七·七”事变前的几十年中,在新乡经营银钱业为主,经营规模之大,社会影响之深,一度把业务拓展漯河发展,后于年倒闭,生产干蛋粉、蛋白等产品,出口到欧洲、美国。

民国四年(年),新乡“同和裕”银号在漯河又建“同和裕”蛋厂。至民国二十二年(年)。漯河除了“元丰”和“祥盛魁”以外,共建有“同和裕”“振玉”“义昌”“松源”“鼎丰”“德和”“美丰”“王顺”“新华”“大同”“源丰”等10多家蛋厂。其中“德和”蛋厂规模较大,年碎蛋量为多万枚。

提起漯河新华蛋厂,在介绍一位名人。这就是武汉首富刘子敬(-年),出生于汉口,名义方,近代实业家。年任阜昌洋行买办,后又兼华俄道胜银行、花旗银行、德华银行及其他洋行买办,时有“长江流域第一流买办”和“汉口首富”之称。年先后购进和修建辅堂里、辅德里、辅仁里、辅义里及方正里等处房屋余栋,还在鄱阳街和江西庐山修造了私人豪宅。年与人合资在河南漯河开设新华蛋厂,并成立汉口中华制蛋公司。

罕见民国蛋厂图片,略有中西混合式建筑

民国二十二年(年),“同和裕”蛋厂因受银行挤兑被迫破产倒闭。民国二十四年(年),“永孚”银号在漯河兴建“永孚”蛋厂,招收了原“同和裕”蛋厂的失业人员。该厂共有工人余人,年碎蛋量达多万枚。民国二十六年(年),“永孚”蛋厂改名为“德龙”蛋厂,兼做香烟生意。

罕见漯河烟标,印有漯河煤市街地址的烟标,编者所述不错的话,这就是德龙蛋厂生产的狮王牌香烟

民国二十九年(年)后,由于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交通中断,海关封闭,“德龙”蛋厂及多家蛋厂被迫停业。年,天津“同康”商号与“德龙”商号合作,建起漯河“同德”蛋厂,后于年停办。

年,新乡平原”蛋厂迁到漯河,购买了停业已久的原“义昌”蛋厂,办起了漯河“平原”蛋厂,后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炮兵后勤部平原蛋厂。年移交漯河地方管理,更名为漯河制蛋厂。一直到改革开放,该厂最后改为漯河罐头食品厂。作为漯河人再往后不言而喻了吧!索性就全盘托出吧!

年5月5日漯河蛋厂更名为漯河罐头食品厂,原漯河蛋厂卫生纸车间扩建为漯河市第二造纸厂。

年5月4日,为更好地发挥漯河市食品工业的整体优势,增强华懋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经济实力和“双汇”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推动漯河经济更快地发展,漯河市政府决定:把与华懋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有关的漯河市罐头食品总厂、化工厂、柴油机厂、食品厂、酱菜厂、面粉厂、饲料公司、纸箱厂等八家企业整体移交给双汇集团!

至此,从民国年第一家“元丰”制蛋食品厂开始,到年漯河罐头厂被双汇整合发展,在改革大潮中,金蝉脱壳,融入双汇国际食品发展战略。定位五湖四海,走向世界更辉煌的明天!

编后语

民国时期战火遍地,民不聊生,国内的经济极度萧条,而那时鸡蛋行业却一枝独秀,成为国民经济的唯一遮羞布。

当时的欧美国内鸡蛋产量不足,而鸡蛋又是欧美人民主食蛋糕的主要原料。国内资源不足,他们把眼光放到了地大物博的中国。中国那时鸡的养殖量没法与现在比,但是却比欧美多太多了,这正好迎合它这些国家对鸡蛋的需求。当时国际上流行“蛋粉”深加工,我市地处平原,幅员辽阔,养鸡也适合小成功养殖,因此在那个时候不管国内经济多么落后,鸡蛋贸易却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支撑我市经济的一块遮羞布。

民国时期漯河银钱业,民间银号、票号一览表

民国永孚银号来往流水存款账册

能够支撑众多商号在漯河落地生花,都是金融和实体相互的催生行业兴隆。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融业需要鼎盛的商贸,经济贸易众多实体更需要金融业。民国年到解放,漯河银号有德恒样、祥盛魁、振豫、同和裕、信昌、永孚、信孚等。经营方式分为两类:一是以银钱业为主,经营货物为辅;如同和裕。二是以经营货物为主,银钱业为辅,如“振玉”。以银钱业为主,经营货物为上完全建立与成熟之前,钱庄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对于漯河而言,除了以上普遍因素外,漯河食品产业以及银钱业的延续有其特殊的因素。

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

这是明代永乐年间郾城知县王季立笔下漯河码头兴旺、商船云集的景象:沙河与澧河像两条美丽的玉带蜿蜒而来,在螺湾处相汇,大批的货船通江达海,往返于长江、淮河、沙颍河,在这里停泊。众多南北方商人来这里寻找商机,中国各种名优特产品在这里荟萃,螺湾河岸上店铺林立,京广杂货、土特物产、苏杭丝绸,琳琅满目,呈现出一派繁华兴旺景象。

民国后期,漯河漕运情景,当年水旱码头,船只星罗棋布

漯河繁荣的景象从北舞渡镇明清两代就以风生水起,北舞渡借沙河四季通航的便利,成为水陆交通要道,县志记载:“陆行者易舟,舟行者易乐",山陕府引商之南,之至而雨集。鼎盛时期,北舞渡镇的商号多达余家,素有“拉不完的赊旗店,填不满的北舞渡"之称。北舞渡也被誉为中国千年古镇,中州巨镇,名扬周边数省。明清两代,北舞渡镇拥有“日进斗金、九门九关小北京"的盛名。民国时期更是独领风骚,经济空前繁荣,也是漯河的西大门,通往西北五省的经济要道。

漯河千年古镇,北舞渡山陕会馆牌坊楼一角

漯河因京汉路兴建、沙河水旱码头的交通要道,大宗商品融入漯河集散交易,民间买办,实体进入漯河兴办实体工厂,商号、票号蜂拥而至,漯河数家国内知名蛋厂兴建,鄙人往期写过《漯河“盐都”这张名片┃百年前已实至名归》,无不是钱庄票号在做基础铺垫。经济贸易的繁荣成就了银钱业的延续和发展。

漯河是京汉铁路通车后漯河地区新兴的商业都市,交通便利“仅次于省城郑州之惟一商埠,京汉铁路南北贯通,东西水旱码头通江达海。贸易繁盛,商贾云集,大商户钱庄票号约22家,郾城14家,舞阳6家,临颖2家,可谓金融业之繁盛,贸易空前发达。成就了漯河禽蛋业、盐业等食品产业的江湖龙头地位!

这篇推文整理了将近大半年,收集资料数据,人文典故等实属不易,希望读者看过之后,给编者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