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粥一定要配豆腐乳,
才是正港台灣的口味啦!!
台灣早期沒有電冰箱,為了讓食物可以保存期限久一點,就把食物都醃漬起來存放。
位於三峽清水祖師廟旁,
充滿古老傳統氣息的醬菜舖,
排列整齊的醬菜玻璃罐
看似不起眼卻是傳承「阿母的手路」,
走进徐妈店里,
用古法精制的酱菜一罐罐陈列在架上,
地上则有装着酱菜精华的古瓮。
除了招牌的豆腐乳外,也少不了客家人最爱的老菜脯、梅干菜及油葱香,墙上还挂有徐妈妈的艺术创作,仿佛走进了那个古老的岁月。
腌制的各式传统酱菜,
自制豆腐乳、菜圃、嫩姜等传统妈妈古早味酱菜,
标榜遵循古法制作,
与一般工厂做的截然不同,尤其是豆腐乳产品系列,
更是吃起来口感浓郁,
是炒菜、配稀饭的良伴。
店里的招牌是豆腐乳,
有原味、微辣、红麴、麻油川味等口味,
只要是客人上门,徐妈妈都会热心的请客人试吃,而且会教导客人如何料理,把豆乳、豆酱加上米酒、香油、葱花、蒜末及冷开水,就可以调成美味的豆乳酱,不管是当沾酱或烤肉酱,或是炒空心菜、海鲜、香菇甚至意大利面,都非常美味。
店里的商品很多样化,
除了豆腐乳外,
还有荫冬瓜、剥皮辣椒、盐渍凤梨、辣萝卜等酱菜,而客家美食少不了的老菜脯、梅干菜、油葱酥,也非常受到欢迎。
客家人善于腌制食品,
光是萝卜就依不同形状而有萝卜干、萝卜丝及萝卜钱等型态,
其中老菜脯堪称客家人的代表性平民美食之一,
早年农家把卖相不好的萝卜做成萝卜干,处理过后把萝卜原有的寒性都去除了,拿来炖鸡汤或泡茶喝,可以补中益气,并有清肺润喉的效用,被称为平民的人参。
老菜脯会呈现亮黑色,
且有非常特殊的醇香味,而没有烟熏或化学的刺鼻味。
其实按古法制作老菜脯非常耗时费工,
至少都要放上二、三十年,
早年几乎每户农家都会自己制作,现在只能到客家庄寻找这些回忆,有些人家还存有四十年以上的老菜脯,都已当成传家宝。
徐妈妈从小就跟母亲学习制作酱菜,
熟悉腌、叠、踏、晒这些程序,
后来将这些手法发扬光大,开了远近驰名的酱菜店.
除了三峡老街的老店外,女儿及女婿也在深坑及金山开了分店。
徐妈妈坚持用传统手工作法,对用料非常讲究,例如一定要用海盐才会回甘,不像坊间有些酱菜是用化学添加物。
徐妈妈的三角涌酱菜茶,位于三峡祖师庙前
一直到现在,徐妈妈的酱菜已经传给了第三代。
但是她依然每天都在店里照顾生意,闲来跟老邻居聊聊天。
徐妈妈说,”客人每天都可能会来买酱菜,有些甚至是从别的县市大老远跑来,绝对不能让他们扑空”。
就是这样质朴的情感,酿制出来的好味道,
成就了徐妈妈酱菜多年以来的好口碑,
不仅是台北本地的食客,就是好多大陆游客都会口碑相传,
远道而来就为了能够尝尝闻名遐迩的徐妈妈的味道。
细心地你可以百度搜搜看,这么在地口味的客家酱菜在大陆网络上根本无迹可寻,号称万能无所不卖的淘宝也难寻徐妈妈品牌的踪影。
不死心的大陆朋友不知多少次地问询:这么好吃的酱菜,徐妈妈有没有往大陆内销的渠道呢?
毕竟传统的玻璃瓶装,经不起舟车劳顿地携带。且携带上飞机的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食客大家们的需求。想随时随地能吃到徐妈妈的地道台湾酱菜吗?
现在告诉你,跟卜派小子和萌大妞吃,就对了!
推荐阅读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