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认为,宫女是伺候人的下人,她们一定都是最低下的奴才出身。但其实她们中的大多数也曾是大户人家中的大小姐。
雍正7年的一份上谕上写道:“嗣后凡挑选使令女子,在皇后、妃嫔、贵人宫内者,官员世家之女尚可挑入,如遇贵人以下挑选女子,不可挑入官员世家之女。”从雍正帝这个上谕中可清楚的看出,后宫中,贵人以上的宫中女主必须使用官员人家之女,这些宫女也都是大小姐,而只有那些身分为常在、答应的人,才使用低贱出身的宫女。
宫女有贵贱之分,那么那些在太后、皇后、贵妃宫里伺候主子的宫女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宫中流传“老太后好伺候,姑姑不好伺候”。宫女们除了侍候自己的主子,还要侍候比她们年长的姑姑(上一代的宫女),姑姑的权利非常大,可以打,可以罚,当然,如果手下的宫女在老佛爷面前出了什么差错,姑姑也脱不了干系。
平日宫女天一亮就起来,直到深夜里才睡,日子十分苦。但比起其他宫里面的宫女,老太后、皇后的宫里,从来就不缺吃的,物资条件比其他宫里好上几倍。
宫里吃饭是有严格的季节性的。“就拿大年初一说吧,头天晚上是年三十,我们叫辞岁。这一天在宫里是例外的一天,可以晚睡,一到11点交子时前,我们要给老太后磕头辞岁,嘴里念道‘老太后吉祥,老太后万事如意’等。大年初一,宫里一定会给我们吃春盘,普通叫春饼,一个桌子上放着一个大盒子,所以也叫盒子菜,有圆的,有方的,里头放12个或16个或18个珐琅盒子,盒子里放着切好了的细丝酱菜、薰菜,如青酱肉、五香小肚、薰肚、薰鸡丝等等。
宫里有的是东西,吃鸡吃鸭已经算是粗吃了,这时我们每天吃饭时都有锅子,用它代替大砂锅,因为值班差事不自由,不能同时到齐吃,有个锅子,还可以都吃着热菜。吃完春盘,爱吃汤的去到锅子里舀,爱喝粥的,有两三样粥。”——《宫女谈往录》
宫里是不缺吃的,有些清朝后期的宫女离开紫禁城以后都十分想念宫里的吃食,毕竟这食物比在小户人家里的饮食强得多,唯一让她们感觉到不自在的便是无论菜肴多丰富,都不能吃饱。
“伺候老太后可真不容易,从头到脚,一根头发丝也不许乱,要干净、整洁、利落。身上不许带邪味更不许有脏味儿。我们多少年没吃过鱼,怕身上带腥气味。如果在上头当差,身上突然冒出脏味儿来,那叫‘大不敬’,丢了差事是一定的,可能姑姑和掌事儿的也得受连累。惟一的办法是严格控制饮食,每顿饭只许吃八成饱,姑姑用眼角一瞟,马上就得把饭碗放下。轮到夜间上夜,虽然夜里有顿点心(宫里叫加餐),大半是吃粥吃杂样包子,从11点起宫女们轮流替换着吃,可谁也不敢吃,由晚上直饿到天亮。
我们到什么月有什么月的份例。例如:一到夏天,由夏至到处暑,每人每天赏一个西瓜,可是宫女忌生冷,谁也不敢多吃,站在下房的石头台阶上,高高地扔下,把西瓜摔得粉碎,让小姐妹们哈哈一笑。我们在储秀宫里伺候老太后叫当上差,可别人受不到的罪,我们都得受,谁能想到在皇宫里当差,五六年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
如果吃得太饱,不小心在老太后和小主面前打了嗝,弄不好还会被处罚,所以宫女们也不敢吃鱼虾、蒜韭,怕沾上杂味。平常若是主子开心,宫女们还能吃到“赐饭”,一般是主子吃剩的看着浪费,也是惦记着奴才,便赏了下去。
一般来说,以妃子为例,太监加上宫女,光是伺候一位主子便是20多人,妃嫔贵人以上的每日饮食份例为猪肉9.8斤,每两三天一只小牲口(牛、羊),加上杂粮蔬菜宫里分分,其实到每个人嘴里的都至少一斤肉,十分奢侈。
宫女一般在宫内伺候主子八九年就可以回家嫁人,每天处于极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和不稳定的饮食规律,让很多宫女都患上血郁症,常年宫里严格的训诫让在她们心里也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出了紫禁城,再如何自由,她们一举一动也不如当年入宫前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