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曙明原创丨济南后宰门街上的老字号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是多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后宰门街上的老字号作者:杨曙明后宰门街地处老城腹地,东起县西巷,西接曲水亭,南依巡抚院,北邻大明湖,交通四通八达。也正因为如此,往昔这条街便成为店铺林立的商贾聚集之地。虽说商味不如芙蓉街浓郁,但也有很多老字号盛名济南府。如润美斋、天兴斋、林宝斋、聚宝斋、信宝斋、华夏斋、文美斋等等,其中尤以九华楼、同元楼、远兴斋和庆玉药店为“四大名店”。九华楼饭庄创办于清光绪年间的九华楼饭庄,位于后宰门街东首路南,股东是杜某和邰某。据说杜某对“九”情有独钟,所开商店皆以“九”字冠名。由于这个原因,他经常到邰某开办的小吃店“九华园”去吃饭,久之两人就成为好朋友。由于情投意合,便合股将“九华园”更名为“九华楼”,并迁址到后宰门街。“九华楼”的规模不算太大,但有名师高手主厨,且尤以烹制猪下货见长,“九转大肠”为其首创。其具体做法是:先将大肠洗净切成寸段,用白水煮到八成熟,而后再加入糖、醋、酱、酒和葱、姜、蒜等佐料,以及名贵中药砂仁、肉桂、豆蔻等,放入油锅中翻勺煸烧至十成熟,出锅前还要淋上花椒油,再撒上芫荽末。如此烹饪而成的“九转大肠”,不仅红润透亮,肥而不腻,而且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所以很受食客们欢迎。“九转大肠”原先名为“红烧大肠”,关于更名之事,市井有这样一个传说。某天,杜某宴客,席中上了“红烧大肠”,众客品尝后赞不绝口。有位朋友就借此说道:“如此美味佳肴,取名红烧大肠未尽其意。”杜某听后,立即表示愿意聆听指教。这位朋友对杜某知根知底,为了迎合其喜“九”之癖,当即献上“九转大肠”之美名,并解释说:“道家炼丹,有‘九转仙丹’之名,这红烧大肠的烹制功夫犹如炼丹之术,而且品其美味,可与仙丹媲美,所以名‘九转大肠’寓意更深刻。”杜某听之大喜,举桌宾客也为之叫好,从此,“九转大肠”逐渐叫响开来,且名气日盛,久之便成为鲁菜名吃。“九华楼”的建筑面积不算太大,但却很别致:大块石料墙基,灰砖垒砌的墙体,墙角处用条石加固,双坡硬山灰瓦屋顶;坐南面北两层高,“凹”形院落,二层有回廊;木门窗、花窗棂,朝阳南面开大窗;临街北楼正中是用青石为框的拱券门,上嵌石匾“九华楼”,两侧各有一圆形花窗。远看“九华楼”的北立面,像是顽皮孩子的笑脸:大大的眼睛,宽宽的鼻子,张开的大嘴,犹如动漫画。这种造型别说是在老城,就是在济南也是独一无二的。年12月,在县西巷拓宽改造中,“九华楼”被拆除后异地重建,迁址到武岳庙内。重建后的“九华楼”,虽然模样与先前差不多,但朝向由坐南面北改为坐西面东。远兴斋酱园远兴斋酱园开办于清朝末年,东家是章丘东北乡的李某,后宰门街上的酱菜园是其在济南开办的八大“兴”字商号之一。远兴斋酱园位于后宰门街与珍池街的交汇处,整个院落全部是用料石垒砌,因而十分坚固。据说当初建造时,因为地下泉水众多,不得已采用了梅花桩地基。当年的“远兴斋”与“北厚记”“德馨斋”“兴顺福”几家知名酱园齐名,并在老城及商埠开有几家分号,当然,要说规模还是位于后宰门街的老号最大:两进四合院,门面是三开间的两层楼房,院落之大从后宰门街延伸到珍池街的鸭子湾,鼎盛时储有三百多个,五百斤装的酱菜缸。“远兴斋”以腌制酱菜为主,但也酿制酱油和食醋,尤其是其用玫瑰花酿制的“玫瑰池”烧酒也远近闻名,很受顾客的青睐。上世纪40年代之后,“远兴斋”的经营日渐萎缩,而后被改为客栈,多年后成为民居杂院。同元楼饭庄同元楼饭庄位于后宰门街中段路南,是由历城董家镇吕家庄的吕本礼兄弟四人创办的,时间是年。据传,由于辛亥革命之缘故,他们就把饭庄定名为“同元楼”,寓意“同心开创新纪元”。“同元楼”是由两个平行的两进四合院组成。东侧为住宅,西侧是雅座和灶间,每个院落之间相互连通,珍珠泉北流的泉水经鸭子湾(珍池)流经院内天井。饭庄内有20多个房间,其中面积最大的南屋可以同时摆放6张八仙桌。为了招徕顾客,他们还在后院水池中蓄养了鲤鱼,顾客选中池中之鱼,即可当即烹制,因而引来很多回头客。当年不少到大明湖游览的游人,常有到这里歇息就餐的。“同元楼”招牌是“京津小吃,随意便餐”,可在实际经营中却是以鲁菜为主。其特长菜是糖醋鲤鱼、荷花粉蒸肉、罐儿蹄等。尤其是其“冰糖肘子”,可谓鲁菜中的“大件”名菜。它是将大块带皮猪肘洗净,添加酱料和冰糖,放在锅里煮炖,肉烂后出锅即可。这“冰糖肘子”不仅味道浓郁,而且食客用筷子轻划,肉皮即会脱掉。此外,“同元楼”的面食也非常出色,其猪肉灌汤包、金丝卷、银丝卷、素菜包子最为有名。尤其是蒲菜猪肉灌汤包,采用的是大明湖新鲜蒲菜和用上好佐料调制的刀切肉馅,在添加高汤肉皮冻之后上笼蒸熟。如此出笼的灌汤包,闻着清香扑鼻,吃起来肥而不腻。上世纪50年代,“同元楼”停止营业,从此成为历史的记忆。时下后宰门街40号与42号门口之间,虽然挂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可此地早已成为居民住宅。庆育药店清朝同治年间,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杭州创办了胡庆余堂中药店,随后全国各地多有效仿,后宰门街原43号的“庆育药店”,是为尹姓老板开办的,其店名“庆育”二字就是利用了“庆余”的谐音。庆育药店是传统的前店后坊模式。铺面三开间,前出厦,后院为两进四合院。当年其自制生产的“至圣保育丹”为儿科良药,配上药引子可治愈多种儿科病症。“不服保育丹,便吃鹧鸪菜”,这是当年济南民间流传的说法。“保育丹”指的就是“至圣保育丹”,而“鹧鸪菜”则是芙蓉街上明春堂药店自制生产的,也是治疗儿童疾病的良药。上世纪50年代,庆育药店的铺面改为百货铺,后坊改为民居杂院,不过,其门额上的“庆育药店”四个字,至今仍清晰可见。杨曙明,祖籍沂源的济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历下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岁月无痕》《流年似水》《心路不觉远》《凝固在记忆里的时光》《光阴的印记》《我的父亲母亲》《历下名士寻踪》等九部散文集,《有话明说》《话由明说》两本时评专著;曾为《齐鲁晚报》“有话明说”的专栏作家;主编有《济南的味道》《历下倾城》《诗意历下》《历下民间故事》等书籍;曾获得过冰心散文奖、齐鲁散文奖、泉城文艺奖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