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热干面
热干面是湖北省武汉市的汉族特色小吃,原本是武汉的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欢迎。随着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汉热干面也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是诸多人喜欢的面食之一。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武汉人将吃早餐叫做过早)的首选小吃,武汉人对它的感情,已无需多言。单讲从外地来过武汉的人,他们再次想起武汉,多半是因为想起了武汉的热干面。热干面对武汉人或者在武汉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来说,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情怀。未食而乡情浓浓,食之则香气喷喷。尽管美味,但是身处外地的朋友,却无法享受到这份福气,因为它只能现做现吃。
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过冷和过油后,再淋上用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油、五香酱菜等配料,更具特色,增加了多种口味,吃时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香而鲜美,有种很爽口的辣味,是祖传秘方,诱人食欲。[9]
2北京豌豆黄
豌豆黄也称为豌豆黄儿,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春季的一种应时佳品。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通常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成品后,外观浅黄色,味道香甜,清凉爽口。豌豆黄儿原为民间小吃,一般加有小枣制成,俗称糙豌豆黄儿,在庙会等场合,置于罩有湿蓝布的独轮车上去卖。后传入宫廷,由清宫御膳房改进,俗称细豌豆黄儿,与芸豆糕、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1]
3东北拉皮
东北拉皮是东北的名小吃,又称拉皮、东北拉皮、东北大拉皮、水拉皮、东北凉皮(有个别地方将其称为东北凉皮,但东北凉皮其实是东北的另一种小吃,此系误传)。东北拉皮以其色泽晶莹透亮,绵软滑爽、口感劲道,质感细腻而著称,是东北凉菜(也叫东北凉拌菜)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但因其制作工艺繁琐,价格较贵,且不易储存,所以不法商贩和一些饭店经常用普通的粉皮来冒充东北凉皮,以至于不少外地人士误以为东北拉皮就是普通的粉皮。但东北拉皮因其无论从外观还是口感的角度来看都明显区别于且优于普通的粉皮,因此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真假的。
4濮阳凉皮
裹凉皮(也叫卷凉皮)是中华龙乡河南濮阳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顾名思义,就是把凉皮用裹的方法做成的小吃。
做法:黄瓜丝、熟花生碎、面筋、香菜等用芝麻酱和其他调料拌匀后放入一大张凉皮里面,然后裹成卷放入塑料袋中即可使用,吃起来方便快捷,是年轻群体和上班族的快餐首选。
濮阳有着中华帝都.华夏龙都之美誉,公元前年,卫成公迁都楚丘(今濮阳),楚丘一度成为卫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邑商旅不绝,相当繁华。思想的活跃,精神的解放,文化的发展,宫廷乐师于桑间濮上创造的乐曲郑卫之音,风靡华夏。
如今,濮阳人创意的裹凉皮,也许是得益于精神的解放的结果吧
在濮阳,一年四季都有人吃凉皮,但吃凉皮的最佳时间还是夏季。筋道的凉皮配上酸爽冰凉的汤汁、香甜的芝麻酱,就能驱赶夏季的燥热烦闷。相传有人因为不能吃凉,就买来凉皮自己在家卷着吃,后来被人看见了,纷纷询问,裹凉皮也就渐渐流行起来。
5河北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是一种华北地区极为流行的汉族小吃,分为河间驴肉火烧和保定驴肉火烧两个流派。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后发展为南北两派。卤好的驴肉伴着老汤汁加入酥脆的火烧里面,作为河北省餐饮文化中心的保定,是中国第九大菜系--冀菜系的发源地,而处于这一河北餐饮中心的驴肉火烧经过勤劳的河北人民多少代人不断地发展和推广,终于使驴肉火烧闻名大江南北。在华北地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驴肉火烧的店铺,完全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之中。河北河间也有类似名称食物,不过做法和味道却大不相同。据《史书记载》驴肉火烧源于明建文二年(公元年)河北保定,现在遍布燕赵大地。驴肉先以大火后以温火炖,配以近20种调料,烹煮时间长,熟度透彻,色泽红润,肉香而不柴,香味绵长,酥软适口。据医书载:驴肉补血、补气、补虚,阿胶滋阴补血、补肺润燥。可见驴肉不仅味道鲜美,还有保健功能。近代医学研究,驴肉是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且钙、磷、铁含量也较高。驴肉火烧在北京、天津和河北餐饮市场享有盛名。
6河南烩面
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河南传统美食,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是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汤好面筋,营养高。有羊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多种类型。烩面的精华全在于汤,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辅料以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鹌鹑蛋、海参、鱿鱼等,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烩面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