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人评价他的书法『此中国惠我至宝也』——这是中国惠及我国的『至宝』啊。
但在日本享有如此高地位的中国书法家,却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寂寂无名地躺了余年。
日本京都自公元到年一直作为国家首都,如此长时间的历史积淀,使得京都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
日本京都网络配图而历史上的这段时间里,日本和我国的交流颇多,汉文化正是在这一时期大量深入传到日本,汉字也不例外。
所以,现在到京都旅游,可以看到街上店铺悬挂的招牌匾额有很多是汉字书写。而彼时的京都国门上曾经悬挂一块题写日本国名的匾额,它的书写者却是来自大明王朝的姜立纲。
日本进入室町幕府时代后,执政者重修京都国门,他们希望可以效仿明朝,在国门上悬挂匾额以示庄重,但是国内却找不到合适的书法家,因为国门高十三丈。一直对中国书法推崇有加的日本人派遣使者来到大明,希望能求得姜立纲的书作。
姜立纲楷书『东铭册』部分姜立纲(年-年)字廷宪,号东溪,浙江瑞安人。姜立纲自幼聪慧过人,才七岁就因为能书而被朝廷征选为翰林院秀才。早慧的姜立纲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将勤奋好学,谦恭谨慎的良好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
明天顺年间,姜立纲被授予中书舍人,内敕房办事,在其后的成化到弘治年间,他升迁到太仆少卿。
在姜立纲很顺利的仕途上,一直伴随着他书法的进步。
姜立纲楷书『七律』部分他的书法初学黄蒙,继而师法钟繇和王羲之,因为刻苦努力和极高的悟性,在明朝书家迭出的年代,姜立纲融汇贯通,自成一家,当时就享有『姜字』之称。
姜立纲擅长楷书,楷法也师从古人,尤其对颜真卿推崇有加,因此,他的楷书体度浑厚,清劲方正。
这样的字体特别适合朝廷所用,众多宫殿碑额和中书科制诰大都出自姜立纲之手,及至后来,姜立纲离开朝廷,后人也多用他的字体书写。这也是日本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到明朝求取书法的重要原因吧。
因为在朝廷内做官,书法水平高超,姜立纲的书法日益扬名天下,被称为一代书宗。求购他书作的人也日益增多,因为市场前景极好,当时还出现过专门模仿的假作品。
姜立纲行书『镇邦帖』论起明朝书法家,耳熟能详的三宋二沈徐渭,陈淳,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王宠等等人,但是绝没有『姜立纲』的名字,甚至『中国书法史』也只是把他列在一张偌大的表格里,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忽略过去。
姜立纲的书法在王世贞,何乔远等人的书作里都有记录,只是比较简略。王世贞评价说『立纲小变二沈为方整,就其体中可谓功至,而不免俗累。』
姜立纲之所以后来声名寂寂,可能缘于两个原因:第一,他不是『创新』型的书家,相反,在『继承』的道路上,他走到了极致,树立了很好的标杆作用,而纵观明朝,『创新』的书家很多,比较而言,『创新』的书家更容易被世人记住。
日本京都网络配图第二,姜立纲的墨迹流传下来的极少,瑞安文物馆藏有草书『李太白梦游天姥山吟留别』和另外三方楷书墓志碑;南京博物院藏有行书『吟易诗』;故宫博物院藏楷书『七言律诗』等二件。
近年考证出,北京前门六必居酱菜店的匾额为姜立纲所书。如果去北京前门倒不妨去看看,顺便买些北方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