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中学旁的那家酱菜店

文:小小兰草

我三十多年前在上中学时,李晓不远处,有一家酱菜店,离店老远都能闻到酱菜的香味。因为离家远中午不能回去吃饭,又吃不起学校食堂的饭菜,就从家里带馍馍,经常来这家酱菜店买咸菜就着吃。所以我对这家酱菜店特别熟悉。

店面有两间屋那么大。进门以后,东小半边是盐缸(盐,多是大粒粗盐,叫大盐,也有细盐,那时人们叫细盐为精盐)、酱油缸、醋缸。大盐,一毛四一斤,都是散称,细盐我家从没买过,因为细盐比粗盐稍贵一些,又听说细盐没有粗盐咸。

酱油缸和醋缸上面盖着盖子,盖子上面放有一斤、半斤、二两、一两的竹制端子,缸沿上还挂着往瓶里倒酱油、醋时不容易泼洒的大小聚(这个字应是“奭”加个“斗”,暂时打不出来,姑用别字代替)子(状似圆形漏斗)。

那时除非特别有钱的人家买成瓶的酱油、醋,一般普通百姓都是从家里拿瓶到酱菜店里打酱油、打醋。酱油,我记得是一毛六一斤,醋,好像便宜一分。西大半边是与盐缸、酱油缸、醋缸并排的一溜玻璃柜台,柜台有两层,里面放着大小一样的多个白色瓷盘,瓷盘里就是各色酱菜了。我还记得六样酱菜的价格:萝卜块一毛一斤;苤蓝菜疙瘩一毛二一斤;萝卜干子一毛六一斤;豆瓣酱也一毛六一斤;臭豆腐乳两毛一封——一封十块,散着也卖,二分钱一块;五香疙瘩两毛四一斤。

其余酱菜的价格我就不记得了,因为像榨菜、酱黄瓜、甜菜头、有花生米的海带丝等一类的酱菜,在当时的我看来是高档食品,根本不敢问津——买不起,别说这些买不起,就是五香疙瘩也从未买得起,萝卜干子很少买。买的最多的是苤菜疙瘩,它到底比萝卜块贵二分钱,口感就好些,而我最喜欢吃的臭豆腐乳只能偶尔买一块拉拉馋。所有卖出的酱菜包括盐,全部用干荷叶和纸荆子给顾客包裹好。食品是绿色的,包装也用纯天然的。

柜台里面靠南墙的地上,全部放着盛各种酱菜的黑色坛子,柜台里的酱菜不到卖完,就从坛子里拿出往瓷盘里补充。

最使我难忘的是这家商店里的所有营业员,他们的服务态度好极了。店员不多,也就四五个人,他们一律穿着蓝色工作服大褂,有人进店他们总是柔声细气答问。称盐时哪怕秤稍微低一点头,他们都给添到秤抬头,哪怕只差一个盐粒儿,都会给添上。

打酱油时都是直到端子和聚子不再滴时才把它们拿出来。就算只买一块豆腐乳,他们都会给包好。称咸菜时,二三分钱的咸菜很难一次性称得正好,他们每次都是不厌其烦地多一点就用小刀切下来,不够再切点儿添上,有时竟能如此切添几次,直到够秤为止。他们真真正正地做到了服务周到,百问不烦,百拿不厌,童叟无欺。顾客到这里来买东西感觉如沐春风。

收钱时他们都是喊着号,比如“收钱一毛!找零五分!”,这样周围的人都能听到,谁也无法因为给没给钱或给多少钱而与营业员发生争执纠纷。

三十多年过去了,在我人生的经历中,再也没遇到过服务态度那么好的营业员。在我写这些回忆文字的时候,他们那慈蔼的面容,和善的态度,称秤的认真,包裹的仔细,都历历如在眼前,心里还涌出暖意和敬意。

如果他们健在的话,应该早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了。祝福他们晚年幸福,健康长寿。好人一生平安。

愚伯的自留地

施比受更为有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