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村酱菜,乃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在临湘市羊楼司镇尖山铺社区。是岳阳市首个AAA级景区工厂,是集三国文化、农耕文化、酱文化、道德文化于一体的酱文化博览园。自办厂十几年以来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工厂,用生态原料、传统工艺和绿色生产,守护着人们舌尖上的安全,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何称十三村,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黄盖,曾屯兵下隽县地(今临湘市沿长江一带)。这里湖泊浩渺,湖垸众多,便于屯兵作战,黄盖在此操练水军。兵营以“村”为建制,共分为十三个村(三国时“村”即“屯”,屯兵之所)。
士兵战时行军打仗,闲时开荒种地,种植了大量优质蔬菜。黄盖军用当地土著人祖传秘方,将蔬菜进行腌制,用土坛装好,和黄泥密封,埋于湖畔,经七七四十九天后取出,视之色泽鲜亮,闻之香气四溢,品之口舌生津,味道醇美,别有一番风味。
后来为了火烧赤壁,黄盖向周瑜献苦肉计,因受棍伤食欲不振,军士奉以酱菜,其则胃口大开,每日饭一斗,终使身强体健,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
有一日,蜀师诸葛亮携鲁肃一同慰劳黄盖将军,黄盖取出所属兵营十三村的酱菜待客,尝后赞道:“久食龙肝不知味,馋涎只有十三村”。孙权为奖励黄盖的赫赫战功,将下隽县地赐为黄盖的封地,并命名十三村周围的湖泊为“黄盖湖”。从此“十三村”酱菜成为皇家御用贡品。
另据传说,公元年,乾隆皇帝最后一次下江南曾到过黄盖湖,尝过“十三村”酱菜后,当场即兴赋打游诗一首:“至醇至味十三村,风流不掩黄盖功,岂能皇家独享用,愿得黎民解朵颐”。并为“十三村”题写了村名。十三村人将乾隆墨宝用檀香木雕刻成匾,置于牌楼之上,直至民国初年毁于战火。
后来十三村酱菜失散流落民间,为民间广泛流传,其做法也五花八门。直至年,首家手工作坊又正式诞生,传承至解放初期。据临湘市志记载:年由民间作坊转入公私合营,名曰“临湘酱菜厂”。年并入蔬菜公司,产品取名“好味”牌,将厂址从黄盖湖迁至县城。
年企业改革,被合并为临湘市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并正式注册“十三村”商标,年更名为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民营独资企业。在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模、全国诚信之星李国武的带领下,坚守三心“良心做食品,诚心做企业,善心做公益”的宗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全国光彩之星企业、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就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青年创业实践基地等殊荣。
随着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四面八方来企业参观学习、取经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从扩大企业影响当然是好事,但无形中也会增加企业的负担,然而该企业的董事长李国武却从社会的层面上考虑,深知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于是,从企业临街门面中拿出多平米铺面,做社会公益事业,凡是来十三村的人,第一站必须是参观禁毒宣传,并以志愿者的身份在鲜红的绸布上自愿签下自己的姓名,慎重承诺关爱生命,杜绝毒品,这样一来,来十三村的人越多宣传的影响力越大,几年来获得了成功,净化了社会环境,为彻底铲除这一社会毒瘤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国武董事长不但是企业家,精通管理,而且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摄影师,是中华摄影家协会会员。他热爱生活,特别喜欢拍摄人们丰收季节那阳光灿烂甜蜜的笑容。在工厂的墙壁上、走廊间、草坪里到处都是出自他巧手抢拍的照片,从抗美援朝的老兵,到田间地头的村姑,几乎全都是基层生活的照片。李董事长还特意告诉我们,凡他拍摄的照片没有一张不是笑的。只是笑的程度不一样,有自然的笑、发自内心的笑、幸福甜蜜的笑、喜在眉梢开心的笑、哈哈大笑、哄堂大笑、捂着脸羞答答地笑。因为现在生活好了,都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小康社会,好事连连,且有不笑之理。难怪李国武董事长在陪同参观讲解时,总不忘捕捉“笑”的瞬间,给我们照相时总是再三强调笑......后来我们终于明白了,笑,是一种心态,对待生活应该积极上进,笑口常开,这样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经岁月沉淀,“十三村”酱菜品种越来越多,有下饭香菇酱、辣椒酱、窖藏腐乳、古香榨菜、香神鱼豆豉、香神萝卜、酸辣豆角、鱼仔辣酱、乡里豆瓣酱等二十多个品种。皆选用无污染的优质蔬菜、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产品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是居家、旅行、馈赠亲友的上等天然绿色食品。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湖南省老字号、湖南旅游必购商品。在岳阳市汴河街,岳阳楼美丽景区边上,洞庭北路(汴河街62)号,十三村专门为广大游客设立了专卖店。
十三村酱菜盐腌蔬菜土坛存,色美香醇醉落魂。久食龙肝不知味,涏馋只有十三村。
自我简介:年生人,湘潭大学法律专业毕业,警察退休。热爱中华古典诗词,系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