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爱吃辣吗你知道辣椒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变化

提到辣椒,你会想到什么?

青椒,二荆条,小米椒,线椒?

还是麻辣烫,剁椒鱼头,酸辣粉,泡椒凤爪,毛血旺,冒菜,麻婆豆腐,重庆火锅……?

麻辣火锅,馋不馋

各类辣椒,在今天的餐饮生活方面已经广泛使用。那么在这个原产于美洲的作物到来之前,中国人是否吃辣?辣椒又是如何融入中国,并且走到如今非常流行的一步呢?

16世纪末期,也可以说是明朝中后期,一艘葡萄牙人的商船从印度到达中国,并且带来了一种色泽鲜红的植物——辣椒。这种辣椒最早由哥伦布从美洲带来,而后由上述的葡萄牙人带往中国。

此时的大明王朝,明世宗嘉靖帝才驾崩不久,因为东南沿海倭寇作乱不止,朝廷依然实行禁海政策。一直到倭患暂且安息,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请求解除海禁,才与海外通商。新继位的明穆宗隆庆帝也同意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就是在这时候,前面所说的商船进入了中国的港口,那辣椒也随即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但一开始,古人没有发现它的食用价值,反而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都把辣椒种在盆栽里细细观赏。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记载道:“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也是辣椒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典籍中。而后关于辣椒的记载非常稀少,而且记载也只是表面其观赏价值,还远远没有达到像今天一样广泛食用的程度。

辣椒盆栽

那中国古人是不是就不吃辣,或者说没有辣这种口味呢?

早在东晋《风土记》中就记有“三香,椒、樘(dǎng)、姜”。这三种香料中的椒指的是花椒。姜就是我们今天的生姜。樘指的是食茱萸,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

“蜀人呼为艾子,楚人呼为辣子。因其辛辣,蜇口惨腹,使人有杀毅党然之状,故有诸名。”

所以在美洲辣椒传入中国之前,华夏大地上就已经有了辣味存在。关于花椒的运用,古人早就开始进行了。

花椒

《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意思是把蒜蓉酱和小猪肉一起蒸,在烤好的鸭子上撒上花椒粉。你看看,古人其实还挺会吃的。

三国时的《诗疏》记载:“椒树、茱萸,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中以为食。”也就是四川,江南一带的人们煮茶会放点花椒,目的就是祛除湿气。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提到民间已经有人提炼花椒油,主要是用来做饭和点灯。所以那红彤彤的辣椒确实没有进入当时中国人的胃。一直到有人拿辣椒,番椒入中药,这才被人发现价值。一开始辣椒作为中药的外敷药而没有内服,辣椒强烈的刺激感,也让很多病患印象深刻。而后辣椒经由两条路线传播:

1、是从浙东的宁波沿着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航运,向西传播到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向北传播到了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2、另一支是从广州经过珠江航运和南方贸易路线,传播到了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区。

终于在大范围,大规模的传播之后,辣椒的食用价值被开发出来。清朝康熙60年,在思州的《思州府志》中记载到了:“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思州在今天的贵州北部和重庆的交界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能听到贵州人,四川人喜欢把辣椒叫成海椒了。

而又因为当时的西南地区仍然较为闭塞,山地崎岖。食盐的运输自然也得不到改善,所以当地的人民只能通过辣椒来代替盐。

既然辣椒可以入味,人们也知道它的味道,那为什么没有用它像今天一样做菜?

因为中国古人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和今天人们大不一样。古代中国往往较高端的食材往往都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且考究很多,色香味得俱全。古人烧饭烹饪的方式大多是红烧、高汤蒸煮、香酥油炸等等,追求的口味也就是汤味鲜香醇厚,菜肴可以酥脆咸香,也可酱香浓郁等等。不单单是什么鱼翅,燕窝,熊掌等珍稀食材,更有仔细雕琢菜品,讲求精细制作,凸显吃饭人的地位之高贵的。

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吃到了茄鲞(xiǎng)这道菜,刘姥姥听说这菜是茄子做的就不敢相信地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王熙凤则说出了它的具体做法: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因而在上的了台面的菜里,一般是不用花椒,更不要说那些达官显贵能看得上底层百姓补充口味用的辣椒了。和这些人相比,底层百姓的饮食自然会显得寒酸。在食物生产比较匮乏的古代,老百姓的需求也往往集中在两方面:

1、是有东西佐餐,帮助他们吃难以下咽和毫无味道的粗粮抵饱。

2、是在收获多的年份,储存余粮,以备歉收和没有粮食的时候。

所以,平民百姓就会用相对口味较重的东西佐餐,比如香肠,咸肉,酱菜,腌菜,酸菜之类。这些至今还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我所在的江南地区现在还依然有弄这些咸货过年的习惯。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南地区的人们会吃辣了。

而后,辣椒一度在缺少食盐的偏远地区盛行,在四川,贵州,湖南,江西,湖北广泛传播,大家熟悉的清朝“湖广填四川”的人口大规模流动,还有人口的不断增长,食盐的短缺使得民众转向辣椒这种性价比极高的代用品:它可以生吃;可以腌着做成泡椒,剁椒;可以晒干收藏;也可以做成酱。比如清朝嘉庆时候《植物名实图考》记载:

“遵义府志通呼,海椒一名辣角,每味不离;或研为末,每味必偕;或以盐醋浸为蔬,甚至熬为油…。”

可见这时候贵州遵义的人们已经开始非常享受辣椒了,并且已经很好地开发运用了辣椒的食用工艺和技术。此时距离辣椒传入中国已经过去了近两三百年。

辣椒酱

辣、麻、咸的菜,从一开始的难登大雅之堂,到后来被智慧的老百姓发掘出价值,再到今天的火锅,川菜,麻辣流行在全国各地。辣椒的传播史,也是人民大众的创造和发展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