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习探究·始于好问题”优秀问题征集与展演活动,是由上海市教育学会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市学习科学研究所举办,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各区教育学院、上海市宝山区问题化学习研究所、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学习报、第一教育等各个单位的大力支持。
“问娃”精彩亮相来自问题化学习实验校、母体校的孩子们参加了本次活动的现场展演,表现优异,他们是: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的张睿漪;上海市长宁区建青实验学校的张烨、吴晨商;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二中的蒋梓夕;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的董芯语。
01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的张睿漪,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好问题是自动控制酒驾可行吗?接下来从四个方面介绍。
第一,问题描述发现与由来。
第二,说明。
第三,预期。
第四,探究与设想。
交通事故大家并不陌生,每时每刻有人因为交通事故去世,这个背后很多原因是酒驾,可是道路的交警没有办法一个不遗漏都拦下。我想到一个问题,能否控制酒后驾车。酒为大家所熟知,酒是中华礼仪之邦的待客礼仪,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每逢佳节,亲朋好友团聚酒或不可缺。可在这之后,有很多人不注意,依旧驾车,酿造成了一些惨烈车祸,这就是一些生活现场照片。美酒和汽车,在中国每年因酒后驾车引起的交通事故,达万起。而造成死亡事故中,大多数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中国交通事故中的第一大杀手,美酒和汽车,原本牛马不相及,人们用智慧发明了他们,给生活带来了乐趣,可两者结合在一起,美酒变成了毒药,汽车变成了坟墓。
我对这个问题的预期,通过控制酒驾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我想到第一种方案将酒精测试器自动化,当驾驶员上车发动后,酒精测试器自动收集车内的空气,并且检测车子中的酒精含量,如果酒精含量超标,则自动切断点火装置,但是这个问题却存在一个弊端,因为外界因素影响酒驾测试器的精准度,无法精准控制酒驾。
由于这个我想到第二种方案酒精测试方向盘,在方向盘装上感应器,每隔一厘米安装一个,当驾驶员的手与方向盘接触时,传感器自动收集检测指纹汗液,或者体质,从中检测酒精含量,所测的酒精含量超标,则不能发动汽车,这个方案好处是在于驾驶员开车必定使用方向盘,在方向盘装上传感器,可以最大可能避免识别对象错误,及识别率误差。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所有探究了,越能够减少交通事故,减少伤亡,共筑平安社会,谢谢大家的聆听。
2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的鸟类膝盖为什么和我们截然不同,我平时喜欢画画,有一次画画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看下面这张图:
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别扭的地方,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仔细看看,拿一张照片做对比,他们的腿膝盖是完全不同的,这类鸟是用人的奔跑方式,而图中是鸵鸟奔跑的方式,他的膝盖是往后弯的,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在飞行时更好保持平衡,还是为了抓住树枝休憩。我仔细一想在飞行时鸟类的腿是伸直的,它们膝盖向哪儿弯,都是无所谓的。而在抓食物品的时候,似乎和膝盖的弯曲方向没有特别大的关联,难道是上帝的任性吗?这个问题这样藏在我的心里,直到有一次,我发现了一张鸟的骨骼图。
如果从下往上看分别是脚、小腿和大腿,但是这样数就会多出来一节,这一节正好和躯干相连的,那才是真正的大腿,往下数是小腿和脚爪。大家可以看到鸟类的大腿啊和膝盖是隐蔽在羽毛中,我们平时看到是鸟的小腿、脚踝和脚爪,如果人也垫起脚,并且用裙子把大腿盖住,发现跟鸟类非常相似。
所以我开始了一个大胆猜想,其实鸟类只是踮脚行走,对于这个想法非常激动,上网查询许多资料,有许多图片给大家展示,这是一个鸡的骨骼图,跟上面观察类似,这个是鸭,我们平时的吃鸡大腿,其实是鸡小腿。
我们平时看到的鸟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实际上它们是这个样子的,网络上更多的搜索结果,更加直观清晰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动物们,大腿骨小腿骨、脱骨、直骨,他们依次排列的惊人一致性,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
其中有一个共同点这些动物的小腿由胫骨和非骨两根骨头组成的,我们再回到鸡大腿的问题,当你向别人科普的时候,别人提出疑问,你就可以把小腿上的胫骨和非骨砍出来给他们看。这里有狗和马的图片,大家可以观察一下他们的膝盖和脚后跟,这就是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话题,得出的结果是鸟儿们的膝盖弯曲方向是和人类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作为这么一个有探究精神的我,在网上进一步了解到动物学家们,早就对哺乳动物的行走方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
在哺乳动物中很多动物是踮脚行走的,猫和狗是典型的例子,他们被称为趾行动物。还有一部分动物,他们的指甲进化成了坚硬的蹄子,像马、牛、羊是其中的代表,它们被称为蹄型动物。还有一小部分动物,人、熊他们走的时候也脚后跟着地,他们被称为跎行动物,而我们人类作为跎行动物,有的时候也需要切换到趾行模式。
大家可以想到在什么情况下吗?比如说在起跑的时候,跳芭蕾的时候,大力士拉动重车的时候,小偷蹑手蹑脚的时候,或许爱美女士穿上高跟鞋之后,也是被动的趾行吧。
我们人是跎行动物,这个或许成为下一次,我跟大家分享的话题,谢谢大家。
现场视频1.如何自动控制酒驾?——张睿漪
2.鸟类的膝盖为什么和我们截然不同?——蒋梓夕
1为什么开瓶盖和拧瓶盖用力大小一样,开瓶盖比拧瓶盖困难?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张烨、吴晨商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建青实验的张烨吴晨商,大家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拧不开自己想要喝的矿泉水的瓶盖,明明是我们自己拧上的,为什么开那么难。关于问题的发现和由来,我们在日常生活发现的素材,在一天学习生活需要补充水分,因此拧开水瓶评频率很高,但是拧开瓶子的概率不大。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酱菜瓶,我们开启酱菜瓶每次很困难,往往需要很大力我们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明是自己拧上的瓶盖,打开如此费劲。这也是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
我们第一个猜测是用力方向有关,我们做了实验,这个不太可以显现实验效果,我们用了比较明显的毛巾,我们找了同样是右撇子同学去拧了,我们看毛巾干湿程度,我们发现右手拧的毛巾,比左手拧的干一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到了相同的实验,实际上对于毛巾真正的效果不同,同一个瓶盖。开瓶盖是逆时针方向拧,我们在这个上面真正的花上去的力气,比我们预期少,他受到阻力的作用,所以常常觉得打开瓶盖更困难一点。
第二个猜想是盖上瓶盖以后,瓶内压强的改变,瓶内压强的改变,会把盖子吸住。我们从几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外界的温度的变化,外界温度的变化,会热胀冷缩,让瓶身有一点的形变,旁边这个图是放在学校里面一个瓶子,是经过了风水日晒情况下,整个瓶身已经很明显的涨大了,瓶身严重变形,瓶口也有一定的变形。原来的瓶口是完美对接,现在瓶口的涨大,与瓶盖无法对接,导致了两者卡死,使我们很难打开它。而对于玻璃瓶最明显就是家中的酱菜瓶,放在冰箱里面,当酱菜瓶瓶子内的空气越大,越难打开。因为热胀冷缩原因,气体冷缩增加了我们打开瓶盖的难度,第二点和第三点,我们从化学的角度去思考它的,瓶内的空气与瓶内剩下的液体,减少气体的体积,导致瓶子压力减少。
第三,我们猜测与瓶盖设计有关,众所周知瓶盖有内螺旋和外条纹,内螺旋的作用是为了把瓶盖和瓶口更好的契合在一起,防止液体漏出。螺旋越密瓶盖和瓶口就更贴切,在拧开时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抵消了一部分的力,导致了我们觉得拧开瓶盖是更有困难的。然后瓶盖本身有一个设计,外侧的条纹,它原本的目的是增大手与瓶盖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然而有一些商家做瓶盖的时候,会把外侧的条纹做得过于凸出,导致我们再打开的时候,有一点摩擦的疼,这一点还要扯到我们没有放在PPT上,这个与心理因素有关,因为我们知道心理对一个人的感知,还有判断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手上受到了更大的疼痛,让我们心里觉得打开瓶盖,是要比拧上瓶盖更困难一点。但是又因为心理是一个最为难以揣测和证实的东西,所以我们没有放在PPT上。
以上是我们初步的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建议和帮助,谢谢大家。
4大家好,我叫董芯语,上海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我喜欢画画、旅游、打羽毛球,还有听故事,每个周末我都会去上兴趣班,在路上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听《得到》,有一次听到《得到》说现在是知识翻倍的时代,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用乐高积木做了个小实验,根据数据显示每五年会翻一番,那么年的一块小积木,到年会增长到16个小积木,这真是一个知识爆炸时代。
那么我的问题就来了,现在是信息时代,16块积木到年比20年前翻了多少倍?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以前的内容,我们的学习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想弄清这个问题,我就知道在学校里应该怎样学习才是最有用的;我就知道在图书馆怎样选择适合我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怎样去学习关于音乐剧的知识。我希望再过20年后,乐高积木变得数不清的时候,我是一个有趣的会学习的人。
我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些调查,现在已经有两百多个答案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去学校里面学习,这是为什么呢?还有我想请各位评委老师拿起手机扫一扫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