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农村,培育萝卜品牌带领村民致富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敬清

  通讯员郭晨雨

  昨天下午,在六合区竹镇镇竹墩社区萝卜工坊,多平方米的厂房内,全自动果蔬清洗机、萝卜干拌料机、巴氏杀菌机等机械设备一字排开,社区社工陆云紧跟生产厂家调试员的脚步,一板一眼地学习着萝卜深加工生产线操作技术。

  上班期间,身为共产党员的陆云怎么“不务正业”,学起了如何操作萝卜加工设备?看到记者疑惑不解,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武艳赶紧“澄清”道:“竹镇大萝卜是社区打造的特色品牌,这一产业从‘蹒跚起步’到如今全自动生产线‘上马’,都离不开陆云的辛苦付出。”

  竹镇大萝卜的故事,还要从年说起。位于六合北部丘陵地区的竹墩社区,曾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欠发达片区。为摘掉这顶“穷帽子”,社区决定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加集体收入。“社区有种青萝卜的传统,曾经坐落在社区的竹镇酱菜厂把腌制的青萝卜卖到安徽天长、来安等周边城市,颇为畅销。”武艳介绍,找准发展方向后,年,社区成立六合区冬日艳丽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试种了5亩青萝卜,因生吃清脆、熟食糯绵,无论是直接卖生鲜萝卜还是制成萝卜干都备受青睐,实现销售收入约2万元。

  尝到“甜头”后,年,合作社决定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亩。在社工岗位工作3年后,成功通过网格员考试、获得进入城区工作机会的陆云,看到乡村振兴呈现新气象,毅然选择继续扎根农村,主动报名参与萝卜产业发展。

  从小到大不事稼穑,一时摸不着门道的陆云就勤跑勤看。从萝卜籽8月底下田,到11月左右全部采收完毕,她每天早上7点“雷打不动”出现在田间地头,周六周日也顾不得休息,同时还专门买来萝卜种植技术书籍,一本接着一本地“啃”,很快成了行家里手。浸润其中,她发现,提高青萝卜生产效益,必须开展深加工,走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在她的推动下,“竹镇大萝卜”“竹镇青萝卜”“老街竹镇萝卜干”商标相继注册落地。

  有了品牌,还要提高品牌知名度。只要有参展露面的机会,陆云就会不辞辛苦带着青萝卜和腌制的萝卜干前往“吆喝”一番。即使是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交流活动,她也会向小伙伴们宣传一波。再加上竹镇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多彩竹镇”的大力推广,竹镇青萝卜、老街萝卜干渐渐开始小有名气。

  抢抓电商发展“风口”,陆云还自学网页设计等,开设了微店,推动老街萝卜干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社区人手有限,我既做美工,也做客服,还管售后,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她告诉记者,虽然家住浦口,但因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每隔3—4天才能回去与爱人、孩子团聚一次。

  “做一名党员,就是要以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做让群众满意的事,为他们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在陆云的“护航”下,社区青萝卜产业“乘风破浪”。去年,社区青萝卜种植面积已超亩,销售收入超80万元,带动20多位村民“家门口”就业。村民洪翠萍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并在田里帮忙,每年除了有近元的土地流转费用,还有2万多元的工资收入,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社区元农组村民胡继华是一位种菜“老把式”,常年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看着合作社青萝卜“卖得俏”,她主动找去,希望跟着一起干。去年,合作社与她签订订单种植合同,采收季以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予以收购。“不用管销路,两亩田轻轻松松赚了多元。平时出门打打零工,一个月还能多挣元。”胡继华乐呵呵地说。

  今年冬天,竹墩社区萝卜深加工生产线将正式投用,届时,萝卜干生产能力将再上新台阶。这几天,已经有10多位村民找到陆云,想要跟着她一起种萝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