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腐乳做出亿元大产业来看看老字号精益

三和四美豆腐乳生产线。周晗摄

扬州网讯(记者周晗见习记者马惠敏)食品产业是扬州市重点打造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加快打造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集群这条路上,龙头企业如何进一步做响品牌,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近日,记者在扬州三和四美酱菜有限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开发的豆腐乳产品,年销售额从18年前的27万元上升到了去年的1.4亿元,占了所有产品销售额的半壁江山,而且还供不应求,公司持续扩大产能,依然无法满足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这块豆腐乳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生产现场

车间如蒸笼,工人穿衣戴帽全副武装

8月1日近午时分,天气发着“高烧”。此时身穿厚厚的工装,待在热气蒸腾的房间里,会是什么感觉?记者采访前,三和四美公司市场部经理李国山就声明:进车间要穿专用工装,记者欣然答应。然而,来到车间门口,经过“风机净身”,穿衣戴帽全副武装后,记者感觉身上闷热,很不舒服。

走进三和四美公司豆腐乳自动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从磨豆制浆,到点卤定型、脱水切块……大豆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后,很快就变成了一块块方寸大小的豆制品,随后输送到专门的车间,经过腌制、发酵后就成了味道独特的豆腐乳。

整条不锈钢材质的生产线上,处处冒着蒸腾的热气。而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工人,都戴着帽子,穿着蓝色工装、橡胶靴,从头武装到脚。“我们生产的是食品,要给人吃的,环境卫生要求必须严格。”生产班长闵才富说,由于现在是腐乳的产销旺季,他们不仅要轮班倒、人歇机不停,为了赶订单,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

豆腐乳又称腐乳、酱豆腐、南乳,因其营养价值极高而素有“东方奶酪”之称,是饭桌上的常见佐菜。在老扬州的印象中,三和四美公司是一家特色传统酱菜生产企业,其乳黄瓜、酱萝卜等产品曾获得过国际博览会奖章、西湖博览会金奖,但豆腐乳产品却一直名不见经传。

“企业要发展得更好,研发新产品是必不可少的。”三和四美公司副总经理许巧粉说,早年也曾有过制作豆腐乳的尝试,但当时生产规模小,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了年,公司意识到豆腐乳市场潜力巨大,就从福建购买了豆腐乳生产专门技术。“回来一试产,才发现闽南的生产技术拿到我们江淮地区来,居然水土不服,我们只能自己研发。”

新品研发

一块好腐乳,技术创新摸索了18年

豆腐乳系列产品研发,对当年的三和四美而言,无疑是一次突破发展瓶颈的新尝试。公司管理层确定豆腐乳为企业发展新项目,迅速组织人马开展科研技术攻关。经过若干次试制、与市场同类产品对比分析,再试制,而后是企业管理层、研发人员亲口品尝,“有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要吃豆腐乳。”许巧粉说,豆腐乳的风味口感,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的系统化质量控制。

什么是系统化质量控制?比如一块方干定型压制到什么程度,含水量、密实度如何控制等。“误差一个点,都有可能影响口感。”许巧粉说,还有腌制、发酵,也都要定时定量定湿定温,一旦有误差,出来的产品就会在口感风味上出现较大的差别。

“净豆制浆、点卤定型、配制发酵……一块豆腐乳,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三十道工艺。从全手工制作,到自动化控制产品品质,我们摸索了18年。”李国山说。

赢得市场

拜访+促销,靠品质和真诚打动客户

成功研发新产品,只是突破了第一步,要获得成功,还需要突破第二步——市场。

“市场上豆腐乳品种繁多,其中不乏大品牌,我们要跻身其中,没有‘破茧而出’的劲头可不行。”李国山说,三和四美酱菜久负盛名,在华东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经销商遍布全国各地,这是渠道优势,但在当时,对三和四美豆腐乳,市场并不买账。

好腐乳也要勤吆喝。时任三和四美公司驻上海办事处负责人的吴正学对自己拿下“沪市腐乳第一单”至今记忆犹新。

年6月21日,三和四美豆腐乳正式推向市场。吴正学带领营销团队,到城市卖场、乡镇超市逐一登门拜访经销商,寻找客户。

“经销商不放心我们的产品,就请他来观摩生产流程、品质控制;消费者不知道我们的产品好,就拿到市场去搞促销,请大伙现场品尝。”吴正学说,当时营销团队人人身背豆腐乳样品,为了让客户信任,他们常常和客户一道品尝,“有时候一天要吃十几块豆腐乳,晚上回来嘴里都发苦,一点食欲都没有了。”

过硬的产品,真诚的服务,终于打动了客户。那个夏天,吴正学交出了一份漂亮“成绩单”:箱三和四美豆腐乳,外加街头促销箱。

“尽管三和四美豆腐乳当年销售额仅27万元,但这个今天看来很小的数字,在当时却增加了企业的信心。”许巧粉说。

严控质量

公开品鉴,产品口感不对不许出厂

精准把握住市场机遇后,接下来就是要严格质量控制,不辜负消费者的信任。

“许多企业一看到产品旺销,往往被胜利冲昏头脑,质量管理慢慢松懈,最后又回到原点。”负责浙江市场的三和四美公司营销人员李荣说,他刚去推销豆腐乳时很艰难,因为当地某市曾有一家业绩很好的豆腐乳生产企业,后来因为质量问题“说倒就倒”,这既给三和四美腐乳带来了机遇,也敲响了警钟。

“企业质量管理,哪家不是制度一套又一套,关键在于执行。”许巧粉说,三和四美公司的制度不是挂在墙上,而是落在每个人身上,提出“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让人人成为质检员。在三和四美,产品质量把控要经过“两道关”,一道是“理化指标”:生产线上,上道工序的产品质量检验不合格,对不起,给你退回去;另一道是“感官指标”:在产品出厂前,进行一定范围公开品鉴,企业高管、中层、一线工人亲口品尝,口感风味不对,决不允许出厂门。

正因为人人都可以对问题产品说“不”,三和四美豆腐乳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从当年销售不过27万元到去年销售近1.4亿元。

“今年行情好于去年,目前已完成销售万元,预计全年豆腐乳销售可以突破1.5亿元。”许巧粉表示,三和四美不会满足于现状,目前还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企业才更有生命力。”

小编快语

新产品有着“老基因”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谈“工匠精神”,很多人认为最能代表“工匠精神”的,就是老字号企业。在时代的变化中、在市场的竞争中,这些老字号企业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基业长青,正是因为其有着精益求精、创新求变、与时俱进的独特基因。

三和四美便是扬州人熟悉的一家老字号企业。过往,凭借精益求精,其乳黄瓜、酱萝卜等产品曾获得过国际博览会奖章、西湖博览会金奖;如今,同样是坚持精益求精,其豆腐乳产品一年卖了1.4亿元,在市场上还供不应求。

从乳黄瓜、酱萝卜到豆腐乳,产品形式在变,但内在基因没有变,那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我们乐见,扬州更多的老字号能推出这样具有“老基因”的新产品。只要适应时代潮流、市场需要,消费者会为“工匠精神”埋单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