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山

白癜风怎样预防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601/4632474.html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闫景村,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清末民初晋南首富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建筑兼具南北文化特色,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李家大院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组,房屋间,现有院落7组,房屋间,另有祠堂花园遗址等,共占地亩,相当于10个乔家大院面积的院落。李家大院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吉祥含义,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另因西院院主李道行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走进李家大院,尤如投进吉祥的怀抱,那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传统民居;青砖高墙、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各式各样、精妙绝伦的砖木石雕;千姿百态、无所不备的字画、碑帖;展室里的创业、经商、善举史等等,既让人大饱眼福,又令人回味无穷。

李氏家族第八代李永山迁居闫景村后,继承先祖农耕遗风,并兼营小手工业。经过几代人辛勤劳作,逐渐家道殷实,为日后经商打下了基础。至第十三代后裔李文炳出生,已是清嘉庆十年(公元年),李文炳之父李廷槐弟兄四个,因老大李廷桂膝下无子,所以李文炳一出生便被过继给伯父李廷桂承嗣。

李文炳,字虎臣,清监生。自幼聪明,富有商业头脑,无心务农而有志于商道。清道光元年(公元年),年仅十六岁的李文炳开始弃农经商,干起了逢集赶会摆卖土布的营生,经常肩挑布包、走街串巷叫卖。随着时间推移,李文炳认识到靠摆摊卖布这样的小打小闹,生存容易发展难。清道光三年(公元年),他得知靖边、安边、定边等地,因土地贫瘠、气候寒冷不能种植棉花,当地土布的价格猛涨,往返一趟利润颇丰,便用手头积蓄在万泉一带收购土布,组织马帮向三边贩运,同时把西北的皮货、药材等贩回内地,当地人称其为边客。李文炳的马帮从禹门渡摆渡过河,翻山越岭多公里,每年往返数次,有时还会遇到土匪抢劫,艰辛异常。由于他讲究诚信,生意便顺利地做大,逐渐积累起扩大经营的原始资本。李文炳决心改变中间商人身份,立志在三边设立商铺,占据整个商贸渠道。年,李文炳在定边县凝条梁镇设立商铺,改变自晋南零散收购的进货渠道为到河南的禹州﹑湖北的枣阳一带设庄批量收购土布,并捎购茶叶﹑药材﹑杂货到三边一带出售,马帮又将皮货、药材驮回销售。

李文炳单枪匹马走三边的做法,与商道繁荣的趋势不适应,所以在设立商铺的同时,他又让自己的两个弟弟李文阶、李文蔚加入到李家的经营行业是家族的传统做法,在最兴旺的时候实现了传承。年,李文炳再次思变,决定与两个弟弟分开经营。他把相对比较好的店铺给了两个弟弟经营,而自己却背负债把不易经营的生意一并揽了过来。这一次是李家经商之路的又一个新的起点,当时的李文阶、李文蔚兄弟经过了三年的商海搏击后商业才华已经显露,由于分流之后的李文炳带走了李家的不良资产,其生意从此不景气。

李家大院分开经营后,李文炳在闫景村创建了通顺成、通顺兴商号,李文阶、李文蔚兄弟在闫景村成立了敬信义商号。不久李文阶、李文蔚兄弟又在解州关帝庙附近成立了敬信义分号,经营的商品有食盐、酱菜、茶叶、酒类、糕点、药材、皮货、绸缎、布匹、日杂等。年后,敬信义商号生意不断扩大,分号逐渐向西发展到了西安、平凉、兰州、西宁、银川一带。同时,敬信义商号实行股份制。商号规定:每三年结算分红一次,在三年的总收入中扣除股金总额和财神股,盈余部分按股份多少分给股东和人力股。采取死分活值(即东家的股份是死的,人力股是活的),一般按四六分成,股东六份,人力股四份。人力股折抵财股最多为一股(指经理),最少为一厘(指满三年的学徒工),由于增设了人力股,使得各商号掌柜以店为家,敬信义商号也成为晋商著名的商号之一。

在敬信义分号向西北扩展的十年间,李氏家族达到鼎盛时期。年前后,李文蔚、李文阶不仅在敬信义商号中入股,还利用分红所得发展自己的商号。

李文阶在闫景村创建以川广药材杂货为主的长寿东,以收购棉花为主的公生明、长恒东、长丰东等商号。在绛州设立钱庄,以汇兑业务为主。在汾城县(今属襄汾县)设立敬信诚杂货铺购销中草药和粮食,后转行专门经营中药材。年2月更名为恒记药店,店铺房屋达54间。恒记药店的进货渠道正规,当时经营的中药有多种,药品销往汾城、新绛、襄陵、乡宁、大宁、蒲县、石楼、永和等地,受到药品零售店和郎中的信任。山区六县常年在汾城住有采购员,一方面从这里购买药品运回本地;一方面又将山区的柴胡、黄芪、知母等中药材售给药店,如收到名贵药材,药店则发往北京同仁堂。

李文蔚的商号主要向解州、西安、平凉、兰州、银川、西宁一带发展,后又发展到上海、天津、武汉等地。李文蔚在银川开设的敬义泰商号后来资产达百余万银元,发展成为旧宁夏省城的八大家之首,故址设在今银川市玉皇阁西边。创业之初,敬义泰在宁夏各县设有庄客,负责收购羊毛、枸杞、发菜和药材等土特产。后又经销绸缎、布匹和杂货等。敬义泰的销售方式,在清末民初以零售为主,民国十一年(年)以后,转为批发为主,兼顾零售。初创时,进货主要靠山西老号批发,后改由天津进货,运货主要靠河运。黄河解冻后,雇船将收购的土特产品顺水运到包头,再转运天津销售;又将包头运集的货物,逆水运回宁夏。黄河冰封后,雇用骆驼来往宁夏、包头之间。

年,曾留学英国的李氏十五代后裔李子用在陕西三原县北大街设立了鼎记花店,创办实业。每逢八九月份,花店就派员下乡办理预购棉花业务,先付款后交货。鼎记花店每年投入收购棉花的资金达二十余万银元,收购棉花六百多担(一担斤),送打包厂整装,由火车经永乐店运往沪、津、武汉的申新纺织公司、中纺公司、大华纱厂。由于资金雄厚、业务量大,各纱厂与鼎记花店的业务联系最多。鼎记花店为李家创造了颇丰的财富,民国时期,三原县形成了一条山西人经商的山西街。

年,李子用为扩大生意,在山陕咽喉之地、铸造业发端极早的陕西省韩城县(现韩城市)建立敬信义炉院(明清时冶炼铸造的工厂称炉院)。敬信义炉院在入炉配料、模具尺寸、生产操作等方面严格把关,主要产品有大、小五齿铧、风齿铧、柳叶铧、笼圈、铁锅之类。最出名的产品是芝川铧。李子用后又投资入股了新绛县大益纺纱厂,年经山西榆次晋华纺纱厂总工程师王世毅(年留学日本,临猗县人,李子用亲家)引荐,入股经营晋华纺纱厂,其所学的纺织专业知识得到发挥。

本文转载自:腾讯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