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的这条美食街,作为吃货去了就不能忘掉

武汉地处华中,占尽九省通衢的便利。因此,武汉的美食也变得兼容并包,各式各样混杂其中,尤其是大量的小吃汇聚,早已成为全国吃货聚集的大本营,“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成为武汉饮食文化的生动代表。武汉的传统菜式注重刀工与火候,对于配色和造型的掌握炉火纯青,尤其是煨汤的技艺更是不差分毫。而且武汉河流众多,渔业发达,对于河鲜的处理更是不在话下,其中清蒸武昌鱼,黄门甲鱼,皮条鳝鱼,橘瓣鱼圆是河鲜爱好者不得不点的菜。对于年轻人来说,有小吃的地方便是天堂,享誉全国的热干面,极受当地人欢迎的老城通豆皮,四季美汤包和煨汤代表小桃园瓦罐鸡汤号称武汉四大小吃。除此之外,烧梅,什锦豆腐脑,油香,牛肉豆丝,桃花赤豆汤等也是极大丰富了美食爱好者的食谱。近两年大热的周黑鸭和精武鸭脖也逐渐成为武汉美食的代名词,去了武汉,可不要忘了带些真空鸭脖回家和最爱的人一起分享哦~

到达武汉已是晚上7点多了,等办完了入住手续出来找吃的时,惊喜地发现户部巷就在我们的酒店的不远处,十五分钟左右的路程吧。虽然已是近晚上十点了,户部巷里依然还是热热闹闹的,各种小吃目不暇接,热干面,豆皮,臭豆腐。。。好多的店前还排着长队,吃货遍天下呀。。。可能就是小吃店太多,还有很多摊位,户部巷的整个环境似乎不是太干净。户部巷的另一头出口就在临江大道那里了,吃饱喝足在江边吹吹江风散散步,感觉真是太幸福了。。

户部巷位于武昌老城区,是一条长约米,宽不过4米的百年老巷(但老建筑已经荡然无存),清代时这条小巷因毗邻藩台衙门(户部下属衙门)而得名。现在以经营武汉小吃和早点而闻名,现在已经是游客来武汉的必游之地,吸引他们的是这里众多的武汉小吃。能吃到热干面、牛(杂)肉面(粉)、糊汤粉、豆皮、烧麦、鸡蛋灌饼、炸饺、面窝等几乎所有的武汉风味的传统小吃,而且味道正宗。节假日吃货特别多,外地客、本地人都值得一去!!!

民主路靠近江边的尽头部分,就是武汉户部巷小吃一条街了。没错这里有着小吃街的一切特色:小吃种类不太多,卖的商家不老少,人头攒动,排队如潮。最后就是专门开给外地人,估计本地人没什么去这里的。十一期间一到武汉,第一站就到户部巷打牙祭了。武汉的小吃基本这里能吃到一半吧:三鲜豆皮、汤包、热干面,到处都是。不过找了几家不温不火的买,毕竟这东西都差不多,尤其是身为外地人压根不知道正宗不正宗,因此尝味道就是最好的。除了武汉当地的小吃,户部巷这里最受欢迎的食物不是当地特色。长沙臭豆腐是排队最多的中国小吃了,虽然不是湖北特色但是距离也不远了也尝了下,五元五块还是不错的。排起长队伍的是一根排骨和叉烧排骨这两个韩国小吃,在这里特别火爆,队伍非常长以至于没敢凑热闹。后来找了两家人不是特多的地方依然尝了这两种吃的,味道嘛,反正不后悔也不期待了。户部巷作为传统的小吃街人流量非常大,也造成了脏乱差的问题,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可以看到环卫工全力工作在火爆的时候仍然无能为力。不过这里能让人最快最集中的找到特色小吃,而且身为一个人旅行的人,出来在这里基本解决了一顿饭的问题也是很不错的。

周黑鸭

都说各地的周黑鸭连锁店卖的周黑鸭不如武汉当地的正宗,那么走过路过千万不能错过啊,早上10点出头赶过去,居然发现前面好几个人在排队了!有人居然买了一大箱子打包准备托运带上飞机。可巧节骨眼上偏偏系统出了故障,据说是所有分店都出这毛病了,不能打单了,大家顿时石化,后面人越来越多了,总算过了15分钟左右,恢复正常。还担心卖的这么抢手会不会热门品种被抢光了,还好商家备货充分,上午来基本还是可以保证的。要了周黑鸭,鸭脖,鸭舌,鸭锁骨,卤香菇和藕片。感觉鸭子们都蛮好吃,有的特别辣。每次去外地或者外地朋友来武汉必买品了,朋友们也都特别喜欢爱吃,提起来都垂涎欲滴,在我心目中就是武汉最佳手信了。个人最爱吃周黑鸭卤藕。

热干面

热干面(Hotdrynoodles)是中国十大面条首位,是湖北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种做法。其色泽黄而油润,味道鲜美,由于热量高,也可以当作主食,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武汉人将吃早餐叫做过早)的首选小吃,武汉人对它的感情,已无需多言。单讲从外地来过武汉的人,他们再次想起武汉,多半是因为想起了武汉的热干面。热干面对武汉人或者在武汉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来说,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情怀。未食而乡情浓浓,食之则香气喷喷。尽管美味,但是身处外地的朋友,却无法享受到这份福气,因为它只能现做现吃。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过冷和过油后,再淋上用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油、五香酱菜等配料,更具特色,增加了多种口味,吃时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香而鲜美,有种很爽口的辣味,是祖传秘方,诱人食欲。

豆皮

豆皮,是湖北省武汉市著名传统小吃,迄今已有50年的历史,多做为早餐,一般在街头巷尾各早餐摊位供应,中午或晚上在一些特殊的餐厅或老字号饭店也有提供。最以豆皮著名的是位于武汉市中山大道的老通城,其制作的豆皮在武汉市市民中有很好的口碑,此外,在武汉周边县市,如:恩施、鄂州市等,也很受欢迎。

面窝

老谦记是坐落在武昌司门口的一家风味小吃店,主要经营牛肉豆丝、面窝,兼管牛肉汤菜,随意面窝小酌。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武汉人过早,最喜欢吃的是面窝。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热气腾腾的大油锅,金黄的面窝在里面翻滚着,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19世纪末。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人,名叫昌智仁。他看到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他请铁匠打制了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价廉物美的武汉特色早点。

去过很多地方的代表性小吃街,如上海城隍庙、北京王府井、杭州河坊街、福州三坊七巷、成都锦里等,感觉都不及武汉的户部巷热闹,其范围之大,种类之丰富,人气之旺,着实令人感叹吃客的力量,即便是寒冷的下雨天也是比肩继踵的人群。到武汉一定要到户部巷逛逛,商业气息很浓郁,有很多特色美食可供选择,例如:蔡林记(老字号的特色小吃),户部巷好多家分店,去得几天每天都会吃这家的小吃,热干面都没有吃腻,搭配当地特色卤水干子和虎皮鸡蛋完美。

总体上比想象中小一些,就是小吃很多,出名的那些排队的人就特别多,其他倒还好。远处可以看到黄鹤楼。只能说简单逛逛还行,当然还可以吃吃热干面,再说作为吃货的我们本来就是去吃的哈哈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