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边际的渍物世界,下厨之人必定要徜徉的风味之海。
从渍物的原理和手法,就可推知这是一种久远、原始的食物保存方法,最早关于渍物的文献来自于日本,8世纪时的木牍上曾经记录了叶菜和瓜类的盐渍酱菜,更完整的文献则是到了10世纪平安时代的官方著作《延喜式》,其中记载了各式各样的渍物种类。
往后这种腌渍酱菜的饮食文化发展得更加蓬勃,也逐渐形成日本各地的特色,几世纪下来,更让日本成为了渍物大国,全国有多达种腌渍物,单是以萝卜为主食材的酱菜就有约50种。
根据《发酵是种魔法》这本书作者小泉武夫的定义:“所谓腌渍物,是指以蔬菜、果实、菇类、海草类、鱼贝类、肉类等作为材料,放入以盐、豉油、味噌、曲、米糠、酒粕、醋、粥酒、黄芥末、味醂等腌床里腌渍,一边培养风味一边进行熟成,同时保存性大增的食物。”
这段关于渍物的定义指出了几个重点,一是日本的物产丰饶,农渔业发达,才能有多样性的食材来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腌渍物;二是腌床种类多元,随着农业而衍生的食品加工业,有豉油、味噌、米曲等农产品,再加上食用稻米文化中的精米程序会产生米糠,以及酿酒业会产生酒粕,这些都是腌渍物不可或缺的腌床;三则是四面环海的地形让盐产量丰盛,盐在制作渍物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具有去除水分(盐杀)、防腐和调味的功能。
此外,渍物深邃浓郁的风味,也是这种小菜让人喜爱的原因,日本人就把渍物称呼为“香物”或“香香”,可见香气是渍物诱惑人心的一大特色。
香气是日本渍物诱惑人心的一大特色,因此又称为“香物”。图片来源:gaikokugo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