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鸡年春节,对濉溪县临涣蒋家酱品厂负责人来说,心情会比以往更轻松。因为该厂一起被假冒并查出不合格,甚至被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的产品得到纠正,一扫多日的委屈与冤枉。
好心情是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带给他们的。春节前的1月22日,该局发出的一纸《关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蒋家酱品厂国抽不合格调查情况的通告》,为他们解除了烦恼。假冒该家产品的“李鬼”陈绪清,被濉溪县食药监局作出没收违法所得96元,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年12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年第号抽检通告。通告称中国特产·淮北馆在京东(网站)销售的标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蒋家酱品厂生产的3批次“臨涣醬菜”,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检出值分别为3.3g/kg、2.9g/kg和2.7g/kg。比标准规定(不超过1.0g/kg)分别高2.3倍、1.9倍和1.7倍。检验机构为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接到通报后,安徽省食药监局立即组织淮北市食药监局展开整改复查工作。淮北市濉溪县食药监局也对其立案调查。
经查,国家食药监总局通告中的三批次样品,不是濉溪县临涣蒋家酱品厂生产的产品,而是京东中国特产(淮北馆)登记的销售商陈绪清购买的小作坊产品。
陈绪清在濉溪县百善镇开网店,平时购买淮北市濉溪县临涣蒋家酱品厂生产的“臨涣醬菜”在网店销售,看到网上热销后,他又从其他小作坊购买产品,冒用蒋家酱品厂的标识在网上销售。
据了解,苯甲酸及其钠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在腌渍的蔬菜中,最大使用量为1.0g/kg,其他蔬菜制品中不得使用苯甲酸及其钠盐。
专家指出,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安全性较高,少量苯甲酸对人体无毒害,可随尿液排出体外,在人体内不会蓄积;长期过量食入苯甲酸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为“安徽食品药品监管”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