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必居酱菜被选为宫廷御用食品,送菜员还有

导读:作为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六必居最早成名是因为它疑似严嵩题写的百年匾额。而六必居能走过五百年的风霜雨雪,却不是因为几个似真似假传说,而是因为它口口相传的美味酱菜……

“六必居”的送菜员还有御赐黄马褂

六必居最有名的就是酱菜,在产生之初就备受人们的欢迎。在清代,六必居酱菜被选为宫廷御用食品,为了给宫中送货方便,朝廷还特意赐给六必居一顶红缨帽和一件黄马褂,宫中只要见到有人穿着它们,就知道六必居的酱菜送来了。

民国时期,六必居参加了在青岛召开的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获得了优等奖。此外,还参加了日本名古屋举办的展览会,干黄酱、铺淋油和罐头菜受到广泛好评。相传抗战时,蒋介石请客设宴,也曾点名让店里的伙计送“六必居”的酱菜,可见这里的酱菜名声之大了。

选黄瓜要选“顶花带刺”还要“条顺”

六必居的酱菜之所以出名,与它选料精细、制作严格分不开。如:六必居的蒜一定要选长辛店李恩家或赵辛店范祥家中的六瓣白皮蒜,每一头都重一两二三,夏至前三天从地里挖出来,买的时候是带泥的,为的是保持鲜嫩;六必居对黄瓜的选择更是令人咋舌,黄瓜的上下粗细要一样,每斤黄瓜不能超过六根,个个“顶花带刺”,而且黄瓜长相要直,不能弯曲大肚的。

酱菜的出售时间上也有严格的要求,酱菜存放在酱缸内,卖多少出缸多少,从出缸到顾客手中最多不超过3小时。这样的酱菜颜色鲜亮,香味十足,令人垂涎,行人走到京城大栅栏商业街的粮食店街的北口,很远就能闻到六必居酱菜的香味,忍不住去买上一些带回家品尝。正是这种严格的、绝不含糊的制作流程,才保证了六必居酱菜的质量。

六必居不雇“三爷”

一个好的企业能长时间地在市场上站住脚,通常会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在六必居几百年的经营过程中,店铺内任何人都不准超支或占用店内资金,这里的任何人也包括掌柜,这个规定的严格执行,保证了店铺资金的周转和不必要的浪费,而六必居也从不对外欠债。

解放前物价高涨之时,六必居只存货不存钱,这独特的方法使得店铺的经营没有像其他店铺一样惨淡中断。

六必居店铺中还不能用“三爷”,即少爷、姑爷和舅爷,绝不养只吃饭不干活的人。六必居不管是店内的销售还是后面的生产场地中,大多是从山西临汾、襄汾雇来的外姓人。这项规定真可谓是铁面无私啊。

打烊后的“栏柜酒”

此外,为了增强店铺管理者和伙计之间的沟通,六必居在每晚打烊之后,掌柜就会和伙计们喝“栏柜酒”,就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当天的经营情况,如果伙计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当即提出,让问题得到最快的解决。六必居的这个“栏柜酒”一直被长期贯彻执行,不仅增加了伙计和掌柜的团结力,还及时解决了遇到的问题,使得六必居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

六必居的这些独特之处是它的优势,也是其他店铺望尘莫及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六必居才一直坚持四百多年屹立不倒。

获取更多原汁原味的优质内容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